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阅览室   
 

分享到QQ空间

浅谈北美校园事工

钱志群

千年以前,主耶稣曾对夜间来访的犹太官员尼哥底母说过:“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约3:8)这话深奥却真切。圣灵的风无形无影,却一直是按其自己的意思在吹。教会诞生那天,“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徒2:2)。不知多少灵风吹过,福音已吹遍五洲四海,如今又一阵风将多少中国莘莘学子吹到海外。据中国教育部官方统计,2014年出国留学的学生人数达45.98万人,且留学生已向低龄过渡。这其中,有一大半留学生来到美国。

近些年来,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的步伐日渐加快。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始重视从中国招收学生,成绩的门槛已经降低,因有语言预科,想来留学的学生们几乎是有求必应。特别是2014年的APEC会议上奥巴马宣布,延长中国人签证的有效期限,学生签证延为5年,商业旅游签证更长达10年。签证之门方便大开,不仅对无数想来美国留学的学生,特别是对无数曾被拒签、甚至患有签证恐惧症的人来说,不啻是一大惊喜。一旦拿到签证,以后来美国有如出差般方便。据报导,2000年来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只有5万多人,占美国国际留学生总人数的11%。2013年中国留学生升到27.4万人,占美国国际留学生总人数(88.6万)的31%。2015年中国留学生达到33万人,这个数字还在上升。走进美国的任何一所大学,中国学生面孔随处可见。有留学生在微信群里晒出美国某所大学的毕业名册,上有大量华人名字,于是感慨:没有搞错吧,这是不是该大学的中国分校?也许我们会感慨中国人越来越富有,越来越求知,越来越开放。但是我们信主的人,当感慨神带到我们身边的福音禾场越来越大,责任也越来越重。主的声音仿佛穿越遥远的时间隧道,再次提醒我们:“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可以收割了”(约4:35)。

老眼光的遗憾

面对校园里一望无际熟了的庄稼,是不是我们都尽收眼底,拿起了收割之镰?很多教会和福音机构确实有了从神而来的清楚异象和很大负担,但仍有一些北美华人教会及不少教会的同工对校园事工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未必有足够的认识,不但近视,还有盲点。

第一,没看到禾场数量的扩大。在日益增多的北美华人教会中,不少教会因就业环境、生活环境和学区环境的主导而远离校区。即使是在大​​学任教的一些同工,因为孩子上学等原因也会远居在环境好的卫星新城。即便教会设立校园事工分支,也因距离较远,加之年幼儿女在那里没有团契,而不再参加校园事工。家庭同工们因此接触学生的机会相对减少,对校园禾场的新变化没能及时发现。他们可能看到校园团契中统计出来的少量人数,就不认为校园事工有多重要。殊不知,这个数字越小,越是需要我们跟进其背后的更大数字:一是大量不到团契的学生;二是大量送孩子入学并时常来探望和旅游,直到参加毕业典礼的父母们;三是大量的中国访问学者及其家属以及他们的双方父母。这个数字流动量很大,但却往往被忽略。

第二,没看到宣教阵地的转移。不少教会宣教的目光仍然盯在遥远的中国国内,这虽然也是福音使命所使然,但是我个人觉得,如今我们的目光更应该移回到身边这些新移民群体身上。这些年来中国的基督徒数字越来越大,从总量上远超过北美的基督徒人数,神已在他们当中兴起了一支庞大的福音生力军。此外,从国外留学和探亲形成的海归基督徒也为数不少。他们身在国内,对身边的人传福音比北美短宣队们更占有优势,有平日随时随地接触的各种方便;而相反,北美短宣队不仅在吃住行上,既耗时又耗国际飞行的经费,时差之疲惫加上接触之不便,以及被中国公安之防备,还有对传福音对象的时代环境和个人情况的缺乏了解,宣教果效有很大折扣。同样去中国的各种宣教成本,如果投在身边新禾场上,可能会是事半功倍。不是说,去中国短宣不重要,但是方式上可以调整,可以把短宣经济上的花费转成对中国某些贫困地区农村教会的直接资助,也可对一些牧者缺乏的教会开展同工的短期集中培训等。

第三,没看到潜在无限的果效。有些同工反倒因为北美校园团契参加人数少而认为在那里设分堂、租或买聚会点、养半职或全职同工是经费上不合算的事。如果从世上经济学来说,确有道理,人数一少,就会奉献少,投入多。但是我们需要以灵眼算帐:一是说明我们没收割的庄稼仍然留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不割,难道再从中国国内邀请收割队伍吗?二是校园团契人数少,也因为学生的流动量大,不断毕业分散各地,不正是神藉着他们的流动而扩散福音吗?很多非校园团契的北美华人教会中,有多少人不曾是在校园团契中认识主?美国华人教会是由1950年代开始,在纽约河边教会(Riverside Church)协助下,中国留美学生开始成立中华基督徒团契。其后,以留学生为主的华人查经班如雨后春笋般设立。加拿大于1960年在小麦产地的Winnipeg开始华人基督徒团契,Winnipeg的冬令会中造就了不少基督徒领袖。北美华人福音正从校园事工起步发展起来了,当初帮助校园事工的不少美国教会算过经济和时间上的成本吗?我妻子16年前在美国麻州大学校园团契中认识主,虽然她在那里时间很短,当初灵命也很弱小,但如今我们双方两大家族中已有十多人归在主的名下。校园事工的果效潜在而无限。那些来美国留学的学生们,其父母多数不是当官就是富商,我们在北美如何能接触到这些福音最不容易接近的群体?神是把他们的孩子先交在我们手中。

新生​​代的挑战

当然,神所交给我们的这些留学生,多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或官或商,身上有很多优越感或娇惯性。给他们传福音并不容易,不能只完全用传统的校园事工方法。

第一,他们不是很在乎吃用行上的照顾。大概是十年以前,学生福音的预工,主要是请吃、车辆接送、用品提供,这些对他们会有很实际的帮助,也能容易接触和感动他们。但是如今来的学生多半不缺钱,中餐馆也越来越多样化,学生们下餐馆是家常便饭,刷卡毫不眨眼。请学生们下餐馆,还要看他们愿不愿意。有一次,我和妻子约好请一位已被校园同工们关注的学生吃饭,我们如约开车近一个小时去校园,想早些先与她谈谈福音,没想到她说有事。我们说,那忙到中午一起吃个饭不占你太多时间,她说好,但到中午她又说不能来,我们只好又开车回去。事后听她室友说,她那天整个上午都在宿舍。再说,不少学生来美国不久,就开始考驾照买车,甚至现金买全新的车。到了周末,几个同学一约,就开车外出兜风,逛商店买名牌。以往很多学生,周末无车在家很寂寞,很容易接到教会,再帮助送到商店采购就会很高兴,更不说要送一些旧用品。

第二,他们不是很在乎你用什么活动吸引他们。如果仅仅指望迎新、过节时,校园团契同工们精心准备的一些诗歌、游戏、影像,他们未必有多大热情。他们捧着个电脑和手机,再多时间也能废寝忘食地打发。如今,什么好歌好剧网上都能搜到。

第三,他们不是很懂人情世故。波士顿某华人教会的一位长期关心学生的姊妹,告诉我有关情况:有个学生要养只狗,她告诉他在美国养宠物有很多责任,要打针。他要上课,又常放假出门,谁来照看?于是他决定养猫,比狗容易照顾。她便帮助他办理领养手续,花了很多时间,他又说不要了。还有一个学生急要一样东西,于是她便带上东西赶到约定的地方,等了很久也没见他来。过了几天她在教会遇见他,他像从来没有此事似的,连一声感谢和道歉都没有。有的学生买车请她担保,她婉言拒绝后,这个学生就不再来教会了。

第四,他们不是都有良好的行为。学生出国之后,再也不受家长的管束、自身对学习的松懈导致沉迷游戏、时常不去上课。有的学生偷偷去了赌场,于是就有向家长骗钱、向同学或教会的人借钱的现象。有些学生男女同居。有些学生在宿舍里违纪抽烟。2014年美国开除的1,657名中国留学生中,除了成绩的原因(57.56%),还有抄袭、考试作弊或协同作弊、代考、代课、找人代写作业的原因(22.98%),缺课的问题(9.67%),打架和人身威胁等行为失当的问题(3.87%)。此外还有违反法律问题(1.93%),包括性侵、违反交通规则、非法持枪、因涉及刑事案件被起诉而被开除、未成年人吸烟及饮酒、未成年人藏烟、因延迟毕业的I-20表出现问题、使用住家的社会安全号而触犯了个人隐私、盗窃等等。

总不变的路径

对新生代学生传福音的难度确实加大了,但不等于说我们向他们传不了福音。我们所做的是与神同工,圣灵在当中主导一切。如果说,神拣选了人并预备了永生大礼,我们不过是邮寄员。如果我们是撒种的人,种子也离不开神赐的生物规律,要有阳光雨水才能发芽生长。

我们如何赢得他们,除了复兴我们的祷告,贵在我们有没有一个好的见证,这个见证的关键点就是活出爱心来。这些学生们虽然不缺少生活的经济来源,但是不是说他们不需要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

第一,入学帮助。新生入学会有一些困难,比如说飞机场接站。有些早到的学生,学校宿舍不能住入,我们教会有两间临时住房帮助临时安顿。他们刚到时就有一个采购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还需要办手机等。在这个初到时一切都陌生的情况下,送上一份温暖,即使他们以后不来教会,也会在记忆里留下对教会的好印象,将来也容易再回教会。

第二,语言帮助。很多学生并不是通过合格的托福和雅思成绩申请来的,他们有一个英文预备期。所以,他们一开始甚至简单的日常英文对话都有难度,需要在基本生活上给予一定的翻译帮助。有一位同学来校后迟迟没有注册入学,他害怕接触,总呆在宿舍里,即将面临退学时,我们知道了情况,有弟兄姊妹去指导他一步步操作完成注册。以后,常询问他的学业情况,并给予很多鼓励。

第三,住行帮助。有些学生来美不久就想买车,多数初时买旧车需要我们帮助分析推荐,还要载他们去车行选定并完成手续。有些学生在国内还没学车,在这里也有一些教车、考驾照及旧车出现故障的问题。在住宿方面,他们有些不住校,或者住了一段时间学校想出去租房。有些在网上找不到房源,也常会找我们提供信息。还有些学生与房东因语言及习惯等原因彼此产生误解和矛盾,需要某些帮助。

第四,心理帮助。在适应新环境,尤其是感冒、牙痛需要求医时,在国内被宠的他们最需要关怀。带他们看医生,帮忙翻译,送食物等都会使他们很感动。身在国外爱莫能助的父母,事后也心存感谢。等他们来美后,也许会热心地在餐馆款待还情,那时邀请他们来教会也相对容易。有些学生父母离异,不是缺少父爱就是缺少母爱,如果真心关心他们,他们还会把自己在重组家庭中的心理伤害和忿恨对你述说。那时你的一点引导和安慰,都会引起他们的心理共鸣。

第五,父母帮助。因为签证的容易,很多学生父母会送孩子来美国入学,或者是中途请假探访。他们来时,不少都需要到机场接机。因孩子忙于上课,他们无车又不懂语言,会很无聊,如果我们愿意花点时间照顾他们,他们以后对孩子来教会也不反感,甚至自己就在探访期间认识主。

总之,从神而来的爱心是福音的一把金钥匙,不难打开学生们的心门。校园事工的果效潜在而无限。我们作为福音的祭司,担负福音的使命,在这片肥沃的禾场上,责无旁贷,务要传道。主已用奇妙的方式将大量成熟的庄稼带到海外校园,如果没有尽心竭力去收割,等主再来审问我们之日,我们这些曾被派在这片工场上的工人们又如何交账?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s20160201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传》双月刊第165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