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我人生的三步曲

譚美蘭

第一步曲──尋道

我在香港出生。我家附近有間小福音堂,那女傳道常到各家探訪,邀請小朋友參加主日學;大一點的就參加青年團契。我從小就隨兄姊去上主日學,只因有餅吃有奶喝。長大一點,餅乾和牛奶再不能吸引我,就不再去了。升了中學,受老師無神論的影響,加上搬了家,就更不去教會了。

1982年,我到加拿大讀中學,不少同學向我傳福音,可全被我駁倒;但他們沒放棄,仍很友善的關心我,我終被她們的真誠感動了。

1984年,等候大學錄取通知之際,獨自到運動場散步。我從小就愛思想人生問題,但一直以來都找不到答案;是日想起那常向我傳福音的同學說的一句話──「尋找就尋見」,於是我仰首問蒼天「宇宙中是否真有一位創造主?是否真如所說,我尋找就尋得見呢?」稍後,我用完全開放的心靈再度真心問主:「宇宙中是否真有一位創造主?」此時竟然很清楚聽到自己心裡有答案:“Yes,God exists!”(是,上帝存在!)我即時雙膝跪下,認罪悔改。

不久,雖有大學錄取我讀酒店管理;但那年安大略省突然漲了海外學生的學費,我就轉到另一省讀數學系。在知道宇宙間有神之後,我就跟那位同學返教會了。去了幾次崇拜後,因往加拿大中部的雷城大學(Regina University)讀書,便參加了雷城華人宣道會。在崇拜完,人都散去後,我仍呆站著。坐在旁邊的姊妹問我:「你明白牧師的講道信息嗎?⋯⋯我去探訪你?」感謝主,後來我在她們的帶領下決志信主。1984年復活節受洗,歸入主名下。

第二步曲——信道

那姊妹也很有負擔的帶領我,她說:「Helen,你要每天讀聖經,從新約開始,每天讀一章,讀完才去上課。」我依她所說,每天上課前先祈禱、讀經,考試期間也不例外,自此成了我人生的一個習慣。至今仍是早上起來先靈修禱告,才做其他的事。

這姊妹還建議我與她每天繞著校園邊行邊禱告神。我想,這也好,當作運動吧。於是天天繞校園行一圈,約一小時。有時她有事,我一人行。這樣過了三年,從此我又養成另一習慣,常常祈禱,邊行邊祈禱。感謝神!不知不覺,我變成一個很喜樂的人。每天無論在生活、學習、工作與家人相處,我都常常感恩。

信主不久便有機會參加差傳年會。在會中聽到宣教士的分享,便很羨慕做聖工。心想,如果有一天能甚麼都不用做,只做教會的工作多好!其實我那時並不懂甚麼是宣教士,只因羨慕做聖工,便天天繞著校園除了感謝神,又向祂訴說自己的夢想。

感謝神我決志後幾個月就蒙召了。有一天,我如常與那姊妹在校園散步,越談越興奮,說:「如果有一天上帝讓我們甚麼都不用做,只專心傳福音就好極了!」跟著說:「既然我們有這負擔,不如現在找個角落跪下來對神訴說。」我們走到「路得校園」,裡面沒有人,就跪下,將我們的心願告訴神。當我閉上眼睛專心禱告時,很奇怪,祈禱至一半,我面前出現了一幅圖畫,是日落景象:黃昏快臨,天邊很紅很美,但天頂黑黑的,日將西沉。內心忽有個意念:工作的時間無多!我不知是甚麼意思,也沒去深究;但那景象至今記憶猶新。

1986年12月,我首次參加短期宣教,由學園傳道會(Campus Crusade)主辦。300個來自美加的學生和教授,去墨西哥聯同當地教會的大學生到50個小村佈道。自那次我決定一生要作宣教士。

出發前要受訓,以西班牙文的「四律」傳福音。但我讀時連自己也聽不懂,如何傳福音?到了那些村落後,我們先播映「耶穌傳」,然後呼召。每次有人出來決志,我都不敢上前陪談,只是很勤力地在會場派紙派筆,派完了就站在一旁四處張望。當時內心甚是掙扎,認為神錯派我來,因而為此著急。看到隊友們那麼勇敢地傳福音,自己卻因自覺沒語言天份而畏縮不前,便哭著禱告神:「神呀,如果可以,我明天不要只是派紙派筆,當呼召完睜開眼,誰站在我面前就向誰傳。」

翌日,播映完「耶穌傳」,呼召、祈禱完畢,張開眼睛,四個男人在我面前,原來是一位父親和三個兒子;於是我拿出「四律」來,但是舌頭打結讀不出來。當時急中生智,對他們說:「你們讀吧。」他們乖乖地輪流讀,很順利地從頭讀到尾。讀完了,我問他們願否以耶穌基督作人生的主,四人都說:「願意」。我想:四個男子漢竟然都肯在我面前決志信主,怎會那麼容易?於是以廣東口音的西班牙話逐一問:「你是否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他們都說:「是」,跟著他們很認真地讀完全篇禱文。

這使我醒悟:傳福音不在乎傳的那人,乃在乎聖靈作工。我們只是器皿,只要願意成為主的器皿,聖靈就必作工。自此,我有膽量了,即使自己的西班牙話帶很重的廣東口音又何妨!既知道自己的缺乏,就向神祈求:「神呀,我是個沒語言天份的人,但在袮裡面,凡事都能。求袮讓我一生無論到哪裡,都能掌握當地語言。求袮賜我智慧去學習,使我一生事奉袮。」

短宣最後一晚,講員講道後呼召人委身宣教。其實,自己也有做宣教士的心願,但覺得作宣教士殊不易,需要到文化、生活習慣完全不同的落後地方,與螞蟻、昆蟲為伍,很不習慣。於是,我不禁問自己能否突破這些障礙,因而覺得需要更謹慎的考慮。

當那墨西哥裔講員說:「上帝正在呼召:『有誰願意為我去呢?有誰願意為我去呢?……』」我再無法抵擋這發出的呼召,便毅然站起來,走到台前。當他再說:「有誰願意為我去呢?願意的,請跪下。」我順服地跪下。跪在台前的都是一些年輕人,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他又說:「跪下之後,請抓著你前面的兩隻腳,為這兩隻腳祈禱,求主保守這兩隻腳的主人能一生為主奔走。」我抓著的,一隻是黑腳,一隻是白腳,我就為這兩隻腳禱告。當然,我的雙腳也被別人抓住了,他們也為我的雙腳祈禱──求主讓我一生為祂奔跑。

短宣完畢,返回大學,我誠心地為這決定禱告。我深知道父母心硬,怎麼也不肯信主,仍大著膽子對他們說:「我不繼續唸大學了,我要轉讀神學。」他們的回應是:「那麼,你甚麼也不要讀了,大學不要讀,神學也不要讀。我們不再支持你,不再匯錢給你!」我不敢作聲,乖乖地完成兩個學位,先是數學,後是教育。

第三步曲──獻身

我在神面前許願,說:「主呀,如果لم要我事奉袮,求袮讓我很清楚知道袮會用我,而不是我自己的一廂情願;袮知道我有許多事情驚怕,家人又那麼不贊成。我要向袮求一些不可能的事,如果袮成就了,我就知道是袮要我作宣教士。」其實,我本不該這樣求,應順服地踏上;不過,當時我的信心只到這個地步,所以祈求上帝帶領我認為不可能會信主的父母信主。如果他們都相信主了,就印證主要我做宣教士;我也不用掛慮父母年紀大仍未信主了。

我懇求主說:「主呀,我沒辦法向父母傳福音,求袮差派袮的工人、使女,從四面八方去包圍他們,使他們信主。」感謝神,他們幾個月後就信了主。那年,我媽的腸不知怎的打了結,痛苦的被送進醫院。福音堂的女傳道去醫院探訪,恰巧看見我媽,知道她肚子很痛,就一直為她禱告,結果媽痊癒了。出院後就乘車去那福音堂聚會,之後受洗。至於爸,也是因病入醫院,有多個基督徒的紅衣學護向他傳福音;又有「幸福營」的人來向他傳福音。當時他不能動彈,只能躺在床上聽她們傳,沒辦法逃避,漸漸聽進心裡,並且覺得那些小姑娘很有愛心,感動了他。感謝神垂聽我的禱告,讓父母都信主受洗。

父母雖信了主,但想起以前他們很反對我進神學院,就不敢立刻向他們提出讀神學的要求。於是對神說:「父母、家人既然那麼反對,求袮給我三年時間,預備我和家人的心。」

1989年我畢業回港,加入宣道會荃灣堂,參加了佈道事工。我跟主說:「1986年我決志奉獻後,曾與袮有三年之約,將於1990年屆滿。主阿,此時是否袮要我入神學院呢?」當時我仍小信,常要向神求印證,要求神給我很清楚的經文。神讓我看到創世記八章11 節:「到了晚上,鴿子回到他那裡,嘴裡叼著一個新擰下來的橄欖葉子,挪亞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我心中就有了很清楚的答案:有一個新的落腳之地。我知道上帝向我說話,是進神學院的時候了。

1991年,我入神學院時,父親已去世,媽和家人都很反對,這是可以理解的。既知道這是上帝的心意,就毅然踏上奉獻之路,但時常在禱告中記念他們。1993年我畢業於建道神學院後,就在母會事奉了一年,繼而被差往菲律賓作開荒佈道工作,至今已13年。感謝神!現在我的家人絕大部分都信主了。

領受與期望

在宣教事奉的過程中,我愈來愈發覺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所以很希望能按照上帝的藍圖事奉,而不是憑自己的意思事奉。既然我曾說:以自己的雙腳奉獻給上帝,一生為祂奔走,也知道自己本不配事奉祂,也無能力事奉祂;因此,對上帝和祂的心意希望有更多的明白,便計劃一生中要完成讀聖41經100遍,現正在讀第14遍,還差很遠呢。再者,在菲律賓開荒的教會,大部分信徒都是初信者,完全沒有聖經基礎,需要予以栽培和教導。而在培育他們的同時,也察覺到個人生命見證的重要。尤其作僕人的靈命會直接影響信徒靈命的成長,便深覺要不斷得到主生命的重要,以使自己在服侍過程中能傳遞到真正主的生命。求主幫助我,一生作一個傳遞祂生命的僕人。

長期在海外工場宣教開荒,最大的挑戰是:每天要過只有付出而沒有汲取的日子,因而常有枯乾的危機,實在不容易。因這裡的資源非常貧乏,想邊事奉邊得栽培的可能性極為低;因此,宣教士若要得充實,便需自己去想辦法,以使自己能繼續有力量去教導並栽培信徒。

在工場服侍了13年,深覺是該退修和進修的時候了,故希望在述職期間能修讀一些課程,在知識上求進深。然而,學費昂貴,就是學費半免我也沒能力負擔;不過,主若願意,我會申請學費全免。祈求父神賜我機會好好裝備,使他日的事奉能做得更好一點。請在禱告中記念!

(馮文莊採訪,余黃國凱整理)

(編者按:譚美蘭宣教士患上了癌症,於2007年6月返港就醫,已接受電療,現正康復中。她在患病前已獲美國西方神學院錄取,預備在2008年安息年修讀宣教學博士課程。請在禱告中記念。)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070602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15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