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復興的基本要素

沛恩

在五十年代震撼一時的解 經家鍾馬田博士(Martin Llord Jones)說,教會不應耽於安逸,要尋求復興!他語重心長地說:「今日很多信徒都安逸閒散地享受人生。不是在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而是原地打轉,看不出有生命進步與成長的標記⋯⋯許多人得著福音,也被分派去作不同事工,東奔西跑,極其活躍,甚至身心疲憊,體力透支;但屬靈身量卻沒有真正成長,對神的認識也沒有增加。」箇中問題是甚麼呢?因為太多時候,我們以忙碌代替了與神建立真正的關係,以為參與許多教會活動,就等同靈性興旺;然而卻未曾真正以主耶穌基督為生活的中心,讓祂掌管人生。就像老底嘉的教會,貧窮、瞎眼、赤身而不自知 (參啟三17)。

鍾馬田一再強調,「真正測量基督徒靈性的指標,不是看他有多忙,參與多少宗教活動……而是基於他對神、對主耶穌的認識……生命中有沒有神的憐憫、主耶穌基督的恩惠,和聖靈的感動……復興的基本要素,就是對這些事物的渴慕。」(註一)將近五十年後,鍾馬田這番話仍是今日很多教會、信徒的寫照。不少人落在信仰正確,但靈性卻死亡的景況;對神的榮耀、 祂的顯現缺乏渴慕,信仰生活低 沉無力。

聖靈工作沒有停止

韋約翰(John White)是精 神科醫生,1986年2月裡參加了一個聚會。會中有一位來自北愛爾蘭的弟兄用短短幾句話分享當地的困境,之後大家分成小組禱告。然後講員分享信息。講員先求聖靈將神對北愛爾蘭的心意向大家顯明,誰知頃刻之間,全會眾竟開始哭泣⋯⋯韋約翰起初仍抱旁觀者的態度。突然間,他發現啜泣也從他內心的深處湧出。他想極力壓抑,可卻不由自主地抖動。他說自己一向頭腦冷靜,喜歡分析,而且拘謹自制,但當時的情景完全出乎意料。最後他放棄旁觀者的心態,從心靈深處為北愛爾蘭的困境代求。那晚的經驗使他深信是聖靈的工作。自此他對聖靈工作的看 法,完全改觀(註二)。並不斷從多方面收集資料分析,發現自從八、九十年代以來,聖靈不住地工作,有人因之脫離毒癮,有人擺脫邪靈的轄制,有人被聖靈充滿哭泣顫抖,有人心靈充滿了喜樂。他發覺這許多現象,很多無法用心理學加 以解釋。更不可能說是邪靈的工作 (註三)。

復興工作一脈相承

事實上,超自然的現象,在教會歷史中絕不陌生。神所重用的僕人,懷特腓德、約翰衛斯理、芬尼、慕迪等,都曾深深經歷神的大能。越讀歷史,就越能看到,每當神彰顯祂的大能,教會就復興 起來:

1735年愛德華滋在新罕布夏帶動一次大復興,他形容整個鎮充滿了神的愛和同在。1746年3月1日他在新澤西州主持一個教義問答訓練班後,在日記中這樣記述:「我快講完道時,會眾因真理受感,落 淚痛哭,在神面前謙卑。」

1742年另一位奮興佈道家在蘇格蘭的康布斯朗講道後,「有許多人悲傷痛哭。有些發抖戰慄(大人和小孩)。有人像死了一般倒下。」當時有人描述:「他們不只因為聽到律法,心裡害怕,才有這 種反應;他們聽到救贖的愛,也有 類似反應。」

約翰衛斯理在日記中,更常記述類似情景。衛斯理約翰為人嚴謹自律,但是當聖靈的能力降臨之時,會眾就哭泣悔改,身體顫抖。衛斯理約翰從1739年起,帶動了整個英國教會的復興。

聖靈的工作仍沒有停止。直到今天,尤其在二十世紀的八十、九十年代,我們從世界各地聽到很多聖靈工作的消息,祂怎樣用大能顯明同在,叫人產生敬畏神,並為罪懊悔痛哭,且一樣蒙恩,得醫治、 經歷屬天的平安和喜樂等。

教會極需求復興

韋約翰列舉以下幾點,說明我 們正處於末世。

1. 人類現有的武器足以毀滅全球。

2. 全球資訊網絡與世界旅遊。

3. 世界性政權的可能。

4. 許多空前的災難。

主再來前的另一重要標記 是:教會復興。這是末世標記 之五。如今,復興之火已在多處蔓延,只要我們留意世界各地的教會新聞,就會看到聖靈的工作。(註四)但願神的教會 復興時,也有我們一份。

「懇求救主格外垂憐,請聽我 禱告,既有別人被主選召,莫把我棄掉。救主,救主,請聽我禱告,既有別人被主選召, 莫把我棄掉。」

註一:《當代復興真義》(Revival), 鍾馬田著,台灣,校園,1994年, 118-122頁。

註二:《當代靈恩現象》(When the Spirit Comes with Power),韋約翰著,台灣,校園,1994年,93-131頁,209- 242頁詳細記述很多這方面經歷的個案,坊間記述這方面經歷的書刊就更多了。

註三:同上53-79頁。註四:同註二,268頁。

參考資料:

《當代復興真義》(Revival),鍾 馬田著,台灣:校園,1994年。

《當代靈恩現象》(When the Spirit Comes with Power),韋約翰著,台灣,校園,1994年。

《衛斯理約翰日記》,衛斯理約翰 著,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2003年,七版。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070502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14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