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阅览室   
 

分享到QQ空间

探索上帝创造的过程

周铁楼

很多人读圣经创世记第一章,看到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说要有空气就有了空气……,就觉得不可相信,太神奇了,肯定是神话!

的确是神奇!因我们无论怎么说,说多少遍,都不能从无变为有。这是我们人办不到的。

不过,今天这个奥秘已经揭晓了。1905年爱因斯坦发现物质(m),和能量(E)转换的原则,其关系式是E=mc2,或m=E/c2,c是光在自由空间(真空)传播的速度(每秒186,000哩)。

起初几年,爱因斯坦的关系式似乎没有什么实际应用,但自热核反应(thermonuclear reactions)发现后,情况完全改观。今天的原子能发展就是建基在这个十分简单的关系式上。

上过中学物理课的人都知道,人的声音能产生声波,能量就随声波向四面八方传开。声波是声源(在此是人的声音)扰动介质(传播声的物质,如空气)产生的,这种扰动便以扰动源为中心,以波状形传开。比如投石于水池中,水面即以投石处为中心,将扰动往水面的各方面传递,产生了圆形的水波。水并没有从池中心被推向池边,而是石头的动能转变成水的动能,从投石处向池边传递。我们话语所含的能量很小,但上帝话语的能量是无限的。

现在,我们看圣经怎么说,希伯来书十一章3节:“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借上帝(的)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意思是:“不是从能看见的实体造出来”,英译“not made out of things which are visible.”(NAS Bible)。换句话说,上帝是用人看不见的东西来创造宇宙。

现今科学家称这种东西为能量(energy),就是上帝话语的大能。所以,上帝的创造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耶和华用能力创造大地”(参耶利米书卅二17)。

上帝粒子

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颁给两位年老的物理学家,苏格兰的希格斯(Peter Higgs,84岁)和比利时的恩格勤(Francois Englert,80岁),表扬他们50年前预测基本粒子“希格斯粒子”的存在。

人们一直在寻求物质构成的基本单元。1808年英国中学化学教师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引进原子观念后,原子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是物质构成的基本单元。后来发现原子是原子核和绕核运行的电子组成的。随着不同设计的高能加速器和探测器的发展,更多的粒子被发现。

到了1960年代的前期,粒子的研究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但呈现混乱。1960年代的后期,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终被建立,混乱的情况总算得到了控制。但是标准模型有一个重要缺陷:它不能解释物质粒子是如何获得质量的。1964年希格斯提出宇宙间有一种无所不在的能量场(后被人称为希格斯场)的设想,粒子在这个“场”里面游弋,“场”就把能量传输给粒子,依据爱因斯坦的质能互换理论,粒子便这样获得了质量。希格斯场的场量子叫希格斯粒子,即是后来被人称作的上帝粒子。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器(LHC)终于找到了上帝粒子。这个发现不仅让两位物理学家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也鼓励基督徒透过科学探索,更多认识上帝。

上帝粒子的发现,显明上帝在向我们逐渐启示创造的细节。上帝没有默示​​摩西创造的过程,或万物运行的定律,是因为当时人不能理解。我们现在应当对探索上帝创造的过程有信心;若没有科学家用量子力学解释宇宙,就不会有希格斯场和希格斯粒子。

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Steven Weinberg)曾说:“当我们越发现宇宙的包罗万有,就越觉得没有意义。”对于我们基督徒来说,当我们越觉得宇宙包罗万有,就越发颂赞上帝,正如诗篇十九篇1节所说:“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

〔作者于1955年在台湾台大求学时信主耶稣得救。l96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即在加州州立大学(Stanislaus, Modesto)任教,并兼任物理系系主任18年。退休后为科学和基督教信仰的会通而努力。〕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20140605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626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