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如何走出哀傷?

莫世淳

處理失去親友的哀痛有幾個步驟;首先要承認事實,容許自己悲哀,容許內心有矛盾的情緒,如有時平靜,卻又內疚;有時對死者生氣,覺得被他遺棄;有時恨自己未盡全力保護親人;有時怨天尤人,責怪醫師,抱怨上帝。這些情緒都屬於正常反應,不必為此自責。

其次是睹物思人, 觸景生情,看到某件東西、某種情景,就感慨萬千,顧影自憐。這時,你當找合適的人傾訴,不要傷心到生病。要知道世界本來就不完美,憂傷痛苦是人生必經之路;只有信主耶穌才有安慰。主耶穌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十六33)我們藏在主耶穌裡面,就有屬天的平安。

保羅勸勉信徒:「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四6至7)這裡也提到,上帝賜我們平安。上帝沒答應我們無病無痛、無災無難;但祂答應我們在主耶穌基督裡有平安。所以不要思想走極端,無論多麼痛苦悲傷,只要信靠耶穌,人生就永不絕望。

忍耐等候,必有出路

聖經中有很多傷心的例子:

一、以撒喪母:以撒是亞伯拉罕的獨子。他卅七歲時母親去世,他難過了三年,一直到結婚才得了安慰(參創世記廿四67),有妻子作伴,填補了喪母的空虛,悲傷就會過去。

二、哈拿被欺:以利加拿有兩個妻,哈拿與毘尼拿。以利加拿愛哈拿比較多,但是毗尼拿有兒女,哈拿卻不能生育,在那年代,女人不生育是很可恥的事。毘尼拿因此輕看哈拿,恃勢凌人,與她作對。哈拿常傷心流淚,很是痛苦,去聖殿時就向上帝哭訴。上帝藉祭司以利安慰她,說:「妳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願以色列的上帝允准妳向祂所求的!」哈拿說:「願婢女在你眼前蒙恩。」於是婦人走去吃飯,面上再不帶愁容了(參撒母耳記上一17至18)。哈拿憑信心接受以利的安慰,後來上帝也真的使她懷孕生子,就是聖經中有名的先知撒母耳。

智慧的所羅門王對人生也有深刻的觀察,他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我見上帝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傳道書三1至2、4、10)是的,上帝用各樣的經歷磨練我們,但凡事都有定時,我們不會永久停留在絕境裡;所以,我們要憑信心,抓住上帝的應許,讓上帝領我們走出去!

克服悲傷,重新開始

大衛犯大罪,和拔示巴行淫。拔示巴懷孕,他為了遮掩他的罪,竟然謀殺拔示巴的丈夫烏利亞,然後再娶拔示巴。上帝對他的行為非常不悅,差遣先知拿單去責備他,說他行了這惡,刀劍必永不離開他的家,並且他和拔示巴的孩子必死。大衛立刻痛悔認罪,詩篇第五十一篇就是大衛認罪的禱告,真情流露。但是不管大衛如何禁食禱告哀求上帝保留他兒子的命,孩子還是死了。孩子死後,大衛卻起來洗澡更衣,敬拜上帝,然後回宮吃飯,一切恢復正常。他的臣僕都覺奇怪,問他為甚麼。他答:「孩子還活著,我禁食哭泣;因為我想,或者耶和華憐恤我,使孩子不死也未可知。孩子死了,我何必禁食,我豈能使他返回呢?我必往他那裡去,他卻不能回我這裡來。」(撒母耳記下十二22至24)

這樣,大衛用信心和理智開解了自己,並安慰他的妻子拔示巴。我們不要縱容自己長期陷在哀痛中,也要憑信心用理智站起來,重新生活。

詩篇第四十二篇的作者,可拉的後裔,也曾憂傷煩惱。他說:「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燥?應當仰望上帝,因祂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祂。祂……是我的上。」(詩篇四十二5、11,四十三5)他相信上帝會幫助他。他鼓勵自己仰賴上帝,不要陷入憂傷煩悶中。

也許,你今天也遇到極傷心的事,我鼓勵你學習大衛和詩人的態度,仰望上帝,信靠祂。現在,請你大聲重複朗誦詩篇第四十二篇:「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燥?應當仰望上帝,因祂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祂,祂是我的上帝。」一直到你心裡發出共鳴。這樣你會得到很大的安慰。

雖然流淚,仍舊感恩

世上充滿罪惡,世界本來就不完美。人人都有傷心事,人人都曾被傷害過,都感到人生有遺憾,有損失。如果我們注目在負面的事上,怎能不傷心頹喪呢?對那些哀痛的人,我會用半杯水的例子提醒他們。同樣是半杯水,態度積極,懂得感恩的人會說:「真好,我有半杯水喝。」態度消極的人就說:「真倒楣,只有半杯水喝。」所以我常會提醒那些在傷痛中的人,想想有沒有可以感恩的事。當他們的思想轉向好的一面,哀痛自然就會減少了。

某人喪妻,很是傷心。我提醒他,他還有兩個孝順女兒呢!她們各有穩定工作,又都有好的基督徒男友,他不必為她們擔心,她們倒關心他,這就值得感恩;此外教會的弟兄們常幫助他,照顧他,也是恩典;還有,他與太太有那麼多年的相愛,雖然她先走一步,將來在天家會再相會,這更值得感恩。當我這樣一再提醒他的時候,他的心就得到安慰,痛苦就減輕了。

前不久我輔導一位約七十歲剛守寡的老婦,她丈夫因急症突然過世。他倆結婚差不多五十年,非常恩愛。這個意外打擊,她毫無心理準備,一下子接受不了,終日以淚洗面,不能睡,不能吃,得了憂鬱症。她教會的朋友介紹她來見我,她坐在我面前,一直流淚,覺得上帝不公平,把她丈夫帶走,她要有七十年的婚姻。於是,我請她告訴我一些關於她與丈夫的趣事,慢慢地,把她的思想帶到好的一面。我問她情願要四十多年幸福的婚姻,還是七十年不和諧的婚姻。當然,她選擇前者。所以,我教她為曾經擁有的半杯水感恩。她很受教,心情慢慢地平靜下來。

親愛的讀者,如果你也在痛苦中,請你盡量把心思放在可感恩的事上,你就會得安慰。如果你想不到任何可以感恩的事,請你趕快禱告,求上帝開你的眼,看到值得感恩的事;因為感恩是上帝所喜悅的,也是上帝對我們的要求。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6至18節說:「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所以我們要小心,不要忽略上帝的旨意。會感恩的人才會喜樂,因為他不奢求;不會感恩的人就沒有喜樂,因為他永遠不滿足。

化作力量,祝福他人

上帝容許我們遭遇痛苦,其中一個作用是叫我們安慰痛苦的人。羅馬書八章28節:「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萬事就包括了好事與壞事。如果你信靠順服上帝,不管遇禍遇福,最終都成為好事,使自己得益,別人蒙福,何等奇妙!

我認識一位牧師,在國內因信仰的緣故,吃了很多苦頭,多次被監禁;而且,對她來說,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兒子被打死。他們在文化大革命中飽受逼迫,十一歲的大兒子因不肯放棄信仰,被打到重傷,進了醫院。這位媽媽一直求上帝保留她兒子的性命,兒子卻死了;但是因為兒子死了,丈夫便獲得釋放,從勞改營回到家中,幫忙辦後事。天堂裡的人,年齡有老有少,她順服了上帝許可的結局。她兒子死時,看到主耶穌來接他,窗忽然自動打開,樹葉隨風飄進房間,房內各人感到心中有平安,兒子微笑與他們說再見,安然回天家。當時,七歲的小兒子在家看見成群的天使在天飛翔,他不懂甚麼原因,一直到媽媽哭著回家,才知道原來是天使來帶哥哥回天家。這位女牧師傷心了三年多,心情才漸漸平復。

後來他們搬到香港,有人介紹一位喪子的母親給她;因為這母親非常的傷心,覺得沒有人了解她。當她看見這位女牧師時,她說:「妳不可能了解我的痛苦。我的兒子死了,妳的兒子呢?」女牧師安靜地回答:「我的大兒子也死了,因為信仰而被打死的。」立時,這位母親的心柔軟下來,願意與這牧師交談;終於,心中得到安慰,也願意相信主耶穌。一件悲慘的事,在上帝的手中可以變成一件美事,幫助一位同病相憐的媽媽。以賽亞書五十五章8至9節上帝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上帝掌管一切。你信靠祂,必不至絕望。

你在痛苦憂傷中嗎?請求告主耶穌,祂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祂在世上的時候也經歷過各種的痛苦。主耶穌明白你的遭遇,也賜給你天上的平安與盼望。正如希伯來書二章18節說:「祂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另外,希伯來書四章15至16說:「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是的,主在世時,飽經憂患。

主耶穌降生前七百多年,聖經早已預言,基督將降世受苦。以賽亞書五十三章2至7節記:「祂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祂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祂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祂。祂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祂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祂。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祂受責罰,被上帝擊打苦待了。哪知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祂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祂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祂也是這樣不開口。」

親愛的讀者,主為拯救我們,甘心忍受苦難。你在世上找不到比這更偉大的愛了;但願你投靠祂,在祂裡面得著安慰。現在請你憑信心,謙卑向上帝禱告,求祂幫助。

「愛我們的天父,謝謝袮差袮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來到世間,為我們嚐盡憂患痛苦,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因此,祂能體恤我們的軟弱,同情我們的傷痛。主啊!我很軟弱、痛苦,求袮救我,除去我的罪污,使我下垂的手、發酸的腿重新得力。求袮領我走前面的路,使我向著袮所定的標竿直跑,直到見袮的面。奉主耶穌的名誠心禱告,求袮悅納。阿們」

朋友,上帝是信實的,如果你真心信靠祂,祂會帶你走出絕境,踏上光明的道路。願上帝賜福予你。歡迎你與我們聯絡。

(作者是心理輔導博士。若想看作者其他文章請到本會網頁:ccmusa.org;如欲與作者聯絡可到下列網頁:cccf.tv)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10206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586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