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捨棄

方華

有一位作者在報刊上回憶一位名畫家時說,畫家在生時不停地畫畫,朋友來訪,看著好的他就送給人,所以他的作品在坊間流傳的很多,水準也不一樣。這樣,當然影響了他畫作的價錢。不過,畫家自己是很快樂的,不斷創作而樂在其中。

好一位藝術家﹗也許他不會因作品而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但誰能剝奪他生活的興味和創作的滿足呢?斤斤計較價錢的,是所謂藝術品收藏者,讓他們因數字大小而沾沾自喜吧。能享受自己人生的,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由這位畫家想到了一個故事,覺得很有意思。

有一位牧師,他的住所剛好在學校附近,常常有小孩因抄近路而穿過他的花園,看到美麗的花朵就採了去。你採一朵他採一朵,花兒都讓他們採光了。有一天,牧師特地留守在花園裡,一個孩子走過,看到他就問他︰「我可以拿一枝花嗎﹖」牧師點頭答應,請他自己挑一枝。小孩挑了一枝頂漂亮的,牧師就對他說︰「這是你的花了,如果你把它留在這裡,它會開放許多天,如果你現在把它摘下來,就只可以欣賞幾個小時。你打算怎麼辦呢﹖」這個小孩考慮一下,說︰「我把它留在這兒,明天再來看它。」

牧師繼續留在花園中,他把花朵繼續送給路過想要採花的小孩,然後讓他們選擇留下花朵在地裡還是把花朵帶走,每一個小孩都同意留下花朵在園中。那個春天,牧師把花園的花兒都送出去了,卻沒有損失一朵花兒,他還交了許多小朋友。

美好的東西固然可以擁有;但同時也可以分享,更可能因此而擴大了喜悅和滿足。畫家忘情地創作,除了表達自己,也渴望與人溝通;所以能欣賞自己畫作的朋友,正是加添了創作的滿足,把作品送給對方,雙方都喜樂。牧師不以採花的孩子為自己的假想敵;反而伸出友誼的手,讓孩子們有一個新的角度。如果花朵屬於你,你會選擇怎樣處理它﹖換一個角度後,所有孩子都懂得選擇珍惜和欣賞。這樣一來,不但保存了美麗的花兒,也教育了孩子,還擴大了雙方的圈子。所有人都因此而增加了生活的豐盛美麗,原來智慧的秘訣是:「先捨棄自己本身的權益。」

這不是所謂以退為進的策略;而是真正的退讓,放下自己,為了對方的好處。歷史上把這件事做得最徹底、把這精神貫徹盡致的,是耶穌基督。祂為了人的終極益處,甘願自困於時空之間,活出不一樣的人生;並且犧牲自己的生命,成就救贖。歷史因此有了轉機,人類的命運得以扭轉,還可以從此過一種不同的生活。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是一粒,若落在地裡死了,反而會結出許多子粒來。捨棄的道理,實在是超過人類思想的真智慧。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090807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568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