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路历程

邱佩凤

没有人带我信主

13岁那年,在11月的深秋时分,有人邀请我姐去布道会,临出门前姐顺道问我要否一起去。我说:“好呀!”当天晚上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听见“福音”,我决志信主了,姐却没有。

没有人给我跟进

信主后,很自然想到要“返教会”,当时在中学,有同学参加一个教会的少年团契,说我也可以去,于是我去了;那是每周六下午三时半,我就这样风雨无阻地每个星期六参加团契,直至出国留学。当时从来没有听过什么一对一栽培,更不知道信主后需要被跟进(follow-up),只知很享受这种团契生活,甚至很快就在团契里有“事奉”。如今那位请我返团契的同学却仍在救恩之门徘徊。

我如一个才生的婴孩,却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没有人刻意精心地给我属灵的喂养,却还好像有好心人把我抱到属灵的寄养家庭。跟一大堆年纪相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几十个人一星期有两个钟头可以见到养父养母(团契顾问),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已觉得很幸福了。

然而,我天上的父亲没有把我忘记,虽然我看不到祂,祂却是默默地用祂的方法给我属灵补品;在没有人给我“有系统”的栽培造就下,我里面的新生命常觉吃不饱;于是有天崇拜后走到教会阁楼的图书室,要找些属灵书籍看。见到有本书是王明道翻译的,虽初信主,也听过王明道的名字,心想连他都要翻译成中文的书,一定很棒。《隐密处的灵交》这本书,可说是我第一本看的属灵书籍,书中作者跟神那种亲密的关系深深吸引着我;从那时起,我养成了早起亲近神的习惯。不管学校功课有多重,考试压力有多大,我总是先用一个钟头来与神灵交,然后才吃我的“泡面”早餐,再温习功课。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晚上八时就去睡觉,凌晨三点钟起来,当时住在人口稠密的香港,凌晨那种仿佛全世界都在睡觉,你却跟万军的耶和华在一起,有心灵的对话那种经历实在宝贵。在预备公开考试期间,我甚至试过晚上八时上床,凌晨12时起来,先亲近神然后再读书;上床前跟妈妈说:“您睡觉时就叫我起来吧。”

《隐密处的灵交》的作者和译者,可以说是我第一对属灵的启蒙老师。

14岁那年暑假,参加人生第一次的青少年夏令会,主题是“用我一生”;每天早、午、晚听道,下午身体力行到附近市集去派发福音单张、传福音;跟弟兄姐妹昼夜不分地“交通”、谈心;我们都觉得像打了属灵的强心针,可以“维持”灵命一段日子。尝过这么丰富的灵筵,属灵的胃口增大了,于是我跑去问教会负责图书的弟兄有什么好书介绍,他推荐了鲁益士的Mere Christianity(《返璞归真》)。那时我根本不知道鲁益士是谁,然而实在要谢谢那位弟兄的推荐。一口气把原著读完,被作者那缜密的思维和无懈可击的逻辑所折服,我当时还天真地认为,没有人读完这本书会不信耶稣的,于是回到学校,一面传福音,一面向同学们介绍这本书。当然现在我知道鲁益士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者之一。感谢神借着那位弟兄让我一开始就能碰到超级的属灵“大师”,在读书的旅程里,少走了许多冤枉路。

差不多在那个时期,我又在教会阁楼的图书室“找吃”的。不知何故,被一本叫《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的书所吸引,读的时候很有味道。作者那属灵的深度、解经的独到、应用的适切性叫我神往。神的话果真是活的。看完《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我爱上这位作者。于是走遍当时在香港的基督教书店,凡是他写的书我都买下来慢慢细读。之后我才知道作者倪柝声是被喻为中国教会三巨人之一,也是今天可以有著作在英语世界里的少数华人。明显地,倪柝声是我属灵生命另一位启蒙老师。他那首脍炙人口的《让我爱》,是我们在中学时期不断挂在口边的“金曲”之一。

《隐密处的灵交》激发起我对神的渴慕,《返璞归真》为我的信仰奠下稳固的根基,《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开启了我对神话语无穷的胃口。这些书中经典,成为我同时活在看得见的世界和看不见的世界的穿梭工具。

再过一阵子,神又借着一位学姐让我认识到《为主受苦》的作者魏恩波(Richard Wurmbrand);当时这位学业、体育和音乐都极优秀的学姐在学校附近的邮局租了一个邮箱,专门收集魏恩波所创办的机构的信件,并每月按时奉献,她甚至试过把自己那把乌黑秀美的长发剪掉,卖得金钱奉献给这机构。魏恩波是罗马尼亚的犹太人,曾为信仰的缘故被关进监牢14载,其中有三年更是在一个地下30呎的囚室里,不见天日,从没有见过另一个人,除了那些打他和折磨他的守卫。出狱后魏恩波创办了Jesus to the Communist World(耶稣对共产世界),后改名为Voice of the Martyrs(殉道者之声)。他一生著作甚丰,其中的With God in Solitary Confinement(《与神在独禁中》),是魏恩波在被独禁的三年,每天晚上给自己讲道,并用韵文(rhyme)记下来,他期待有一天出狱后,可以把这些道写成书,这本书就是这样来的。著名圣经学者J. B. Phillips称此书为他所看过最惊人的书。当我这位学姐毕业后要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医科时,她把这邮箱交给我保管,吩咐我继续支持魏恩波的事工,并把十来本魏恩波写的书送给我,包括这本《与神在独禁中》;我视这些书如珍宝,读完再读。这些难得的属灵巨作,对于当时只有十几岁的我,所带来的影响毕生受用。

这是我20岁前走过的“书路”。常听人说:“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什么就会变成什么);我们也可以说:“You are what you read”(你读什么就会变成什么)。食物可以给你强壮的身体,也可以把你毒死;同样读物可以滋养也可以荼毒你的心灵。

感谢神在我不懂得在灵里照顾自己时,就透过这些“好书”来照顾我。我们肉身的胃有限,装载了太多垃圾食物(junk food),就没有太多空间装载有营养的食物了。同样,我们心思的空间也有一定的限量,装载了太多无谓的杂物就没有空位留给那些真有价值的灵粮了。善待我们的身体之余,更要善待我们的心灵呢!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s20180502
转载请注明"原载《传》双月刊第180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