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樹」聖誕愛心計劃

陳佩筠(香港工場,中信當地宣教士)

「天使樹」之緣起

七十年代美國尼克遜總統的幕僚高爾遜(Chuck Colson)因水門事件入獄,卻因此生命被主更新,出獄後創辦監獄團契,服事獄中的囚友。感謝神,這事工日後成為國際性的運動。

1982 年,美國阿拉巴馬州 Mary Kay,出獄後呼籲人們在聖誕節期間,捐贈禮物給父母在獄中服刑的孩子;將囚友孩子的姓名、年齡寫在紙天使上,掛滿置於商場的聖誕樹,呼籲顧客摘下一個,並為其上所記名的孩子捐獻聖誕禮物;告訴他們:「這些禮物是你的父/母託我們送來的。」讓孩子沒有被人遺棄的感覺。

後來國際監獄團契將這行動定名為「天使樹」(Angel Tree),並致力推動。1994年, 成為美國各地監獄團契最受歡迎,而又發展最快、最大的事工。據1994年統計,全美國有415,000個囚友子女因這計劃而受惠!

「天使樹」在香港

1995年聖誕,香港基督教更新會發起「媽媽的心意」:贈送「寶寶聖經」計劃。將印刷精美,圖文並茂的《寶寶聖經》贈送給大欖女懲教所參與主日崇拜姊妹們年幼的子女,並仿效「天使樹」計劃,以他們母親的名義送出,藉以表達媽媽雖不在身邊,但仍深愛孩子的心意。由於聖公會聖多馬堂長青團為此計劃奉獻的「寶寶聖經」數量充裕,還可將部份送給赤柱監獄宗教班弟兄們的孩子。深願孩子們不但藉此體會爸媽的愛心,更透過聖經認識天上的父親,從小懂得遵照天父的心意行事為人。

1997 至98年間,更新會曾向懲教署提出推動「天使樹」愛心計劃;署方卻認為我們在探訪犯人的同時,又接觸他們的家人,實在不適當。但神的引導實在奇妙,當計劃遭婉拒後不久,「救助兒童會」主動聯絡更新會,探討雙方合作的可能性。因該會不是入監探訪的組織,在社會上也有好名聲,懲教署遂接納他們探訪囚友的子女;開始了「天使樹」愛心行動,是我們達成這計劃的重要橋樑。

我們在聖誕期間到商場做宣傳活動,推廣至整個香港,呼籲市民要關懷、接納囚友的子女,也上門送贈聖誕禮物給囚友的子女,並為孩子們提供補習、情緒輔導⋯⋯等服務,雖然都是很有意義的行動,但因為合作的機構是非宗教性質,始終未能將「天使樹」行動與福音工作連結一起。

讓囚友的孩子到教會去

2000年,我們嘗試在聖誕期間為在囚的母親舉行親子活動,將孩子們接載到獄中與媽媽共渡佳節。後更延伸至入獄後才生產的女囚友,及出生後仍留在獄中與母親一起生活的子女(三歲前)。

但我仍強烈盼望囚友的子女能早日回到教會。雖然他們會犯案入獄的比率未必較一般孩子高;但我已在獄中碰到兩代同時坐牢的個案,上一代在成人監獄,下一代則在教導所或感化院,心中黯然。

事實上,父/母(甚或雙親)入獄會帶給孩子們身心上的創傷和壓力:與父母突如其來的分離、可能缺乏妥善的照顧安排和情感的支持、入獄者若是經濟支柱更使家庭陷入困乏、感受到的身份危機及自我形象低落……。一些在囚父母不願把真相告訴子女,只說自己在外地做工。有些孩子內心敏感,覺得大人向他隱藏秘密。合作的,漸漸不再追問;反叛的,會出現情緒行為的問題;有些被同學知道了,更遭取笑或欺負……無論如何,父母坐牢對孩子有相當大的影響,實在需要許多的肯定與關懷,尤其是那些吸毒,或慣性犯案多次進出監房的父母,孩子就更需要扶持。

深願囚友的孩子能早日進入教會,在教會的群體中經歷被愛和保護,並且認識真理,走在光明中,免得重蹈上一代的覆轍。

事工上的突破

與「救助兒童會」的合作在2005年停止了,那一年的聖誕,更新會獨力承擔「天使樹」行動。很感恩,這次懲教署批准更新會獨自舉辦是項計劃。為了使行動與福音結合,我們推動不同區域的教會探訪同區囚友的家庭,贈送聖誕禮物給囚友的孩子,將基督的愛和福音

與他們分享,也邀請孩子們到教會去。由於是次行動準備時間倉促,我們只接受大欖與芝麻灣兩個女監的囚友申請(及少量由同工推薦的男監囚友子女),並只探訪12歲以下的囚友子女,結果接觸了約一百個囚友子女。

當中不少家庭對信仰開放,願意讓教會繼續接觸。有些家人很受感動,有些比較冷漠,但也感受教會關心他們。其中有教會即時帶領那些家人決志信主,也有些孩子已開始到探訪他們的教會聚會。聽說,有個孩子不單自己來教會,還帶朋友一起來。深願各教會持續關心、跟進,也願神使用這計劃,使囚友的家人、孩子大大蒙恩!

請在禱告中記念

今年聖誕這事工會將探訪的範圍擴闊、推展,也期盼藉此推動香港更多教會關注並認識監獄事工。請弟兄姊妹在禱告中記念!

(余黃國凱採訪、整理)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060607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09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