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華人神學教育的契機

慕賢思

緬甸的神學院

2005 年有機會踏足緬甸,前往當地一間神學院教學。我從香港飛抵曼谷再轉機到仰光,輾轉抵達神學院,那裡氣候及景色宜人,是個學校城,有多所中小學及大學。

這間神學院由當地的教會領袖推動成立,經費主要亦由當地的教會支持。學生則來自全國不同城市或鄉鎮,亦有來自國外,大部份屬漢族,亦有少數學生是苗族、傈僳族等;但基本上都能講、讀和書寫漢語。

結合處境來教學

安頓下來後便開始兩週的密集課程,每天給學生上4小時課。修課的有二、三年級共18位學生,年紀約在18到30 歲之間,上的是「研經基本原理」。雖然學生多半只有小學或初中程度,但較之鄰國的農村義工,他們的學習能力明顯更佳。這群年青弟兄姊妹信心單純,十分渴慕明白真理。由於在神學院中已有基本訓練,對經文的記述也頗熟悉,只是未能融會貫通地把所學的與實際事奉結合;我便嘗試改變一般神學院著重講授的教學方式,鼓勵大家一起對經文作較深入的推敲,從不同角度留意一些過去忽略的亮光。

這方法既能引起興趣,便再嘗試分組討論、演話劇等方式,讓大家把讀經的亮光進一步綜合、演繹。有一次讓學生分組查考列王記上第四章,一段講述以利沙使婦人得子,及後兒子又死而復活的經文。沒想到他們在短短兩堂課,不但討論了經文的細節,而且從宿舍找來不同服飾、道具,認真地演出。有些同學還扮演反串角色,極具表演天賦!

由於緬甸華人教會事奉人手缺乏,神學生畢業出來往往要獨力承擔教會中大小事務,甚或一些困難的人事處境,因此在上課時亦藉查考經文(例如幾段新約的書信),一併討論教會中的具體問題,讓大家思想怎樣把所學的應用在牧養教會中。由於學生喜歡用較活的方式來學習,我便取消考試,以編寫查經資料、講章大綱、閱讀報告及課後感想各一份來評核成績。結果 18 人都十分用心,交來百多頁功課!

以往在鄰國服侍的經驗告訴我,文化程度低不一定表示學習能力低,不過是慣於用不同方式學習而已。牧養教會是實踐性的東西,而許多屬靈的真理,亦需要透過實踐才能體現。因此「邊學邊做」,以帶領門徒的方式來訓練神學生,可能是更有效的方法。經過近十年發展,學院的老師開始感受到緬甸的華人神學教育,不能依照西方的課程或模式,需要做更多本土化,適應當地處境的方式,正在探索怎樣發展新的出路。

注意進神學院前後的裝備

由於在鄉村中間,以一些孤兒院、中文學校得著傳福音的機會,不少年輕人願意獻身事主;然而因為學歷未及初中,又或者年紀尚小,未能即時入讀神學院。若讓他們留在鄉間,便會失學或失業。神學院有見及此,近年便決定在校舍原址附近多開辦一個「學生預備中心」,招聚這些有心事奉的年輕人,一同住在宿舍,過有規律的群體生活。每日定時舉行早晚禱,規定學生靈修、參加聚會,像是一個延續整年的夏令會,給予他們屬靈上的裝備。而在日間,學生繼續到附近的中文及緬文學校修習一般的中學課程。期間導師亦會注意學生的品格及個性發展,期望幫助他們從年輕時起就作好一生事主的準備。那裡的神學院都有這樣的「預備中心」,經過「預備中心」培育的神學生,靈性和學習能力更佳。神學院為他們提供這樣的機會,確是有遠見。

另一方面,學院的同工看見很多神學畢業、在前線事奉了多年的同工感到疲乏枯乾,靈命與知識皆極待更新。因此,裝備新一代同工到前線傳福音之餘,亦要幫助已經在工場上的牧者、同工,給予他們一些「後勤支援」。例如怎樣維持隊工和諧,妥善處理衝突,都是緬甸華人教會同工極待指引的。他們尤其 渴 望一些外來的、有經驗的牧者,能在牧養和治理教會方面,給予他們更多 啟發和教導!

靈界爭戰巨大

這趟前往緬甸之前,由於工作忙碌,除了發出代禱信請弟兄姊妹記念外,沒太多時間為旅程作準備。然而,踏足緬甸不到一星期,便開始感受到她是一個靈界爭戰極強的國家。以往自己也常有一個人出門的經驗,多年前更到過回教國家短宣一個月,僅有一位同伴。在回教地區走了好幾個城市,也沒有太多擔憂、恐懼。然而這趟抵步不久,便常感不能安睡,晚上作些怪夢(例如夢見教會的同工死去,躺在棺木中),心靈極為焦慮不安。但仔細思量,在神學院教學、講道都十分投入,不覺吃力;而且整整兩週都留在學院,不用舟車勞頓,實在找不出有什麼令自己焦慮的理由。跟學院的師生熟絡後,我便坦然講出自己的狀況,這才得悉緬甸實是一個靈界爭戰極為激烈的國家。不少老師、學生或他們的家人都親眼見過邪靈顯現,甚至是因為靈界的攪擾而歸主。

「耶穌先生」A牧師

到週末,一位老師領我前去探訪當地的資深華人牧者A牧師。A牧師的父母從國內逃難移居緬甸北部,還年少時家中受到邪靈侵擾,母親在別人介紹下歸信了基督,得著平安。一日A牧師的母親禱告時,有感於鄉鄰許許多多人還未認識基督耶穌,常受邪靈折磨,便作了一個禱告:「親愛的主耶穌,感謝祢拯救了我們一家,不再受邪靈轄制;但鄉鄰中有許許多多人還未認識祢;我有幾個兒子,倘或祢喜悅,請祢從中挑選一個作傳揚祢的使者吧!」

母親禱告後不久,A牧師就讀的華人學校以他和兄弟不參加祭孔儀式,逐他們出校。適 值雲南有所神學院招生,一家人體會是主的心意,A牧師便前去修讀,畢業後回到那裡及邊境一帶忠心傳揚主道,甚至曾在鄰國被當局錯誤拘留,囚禁近兩年之久;但A牧師被釋後絲毫沒有動搖,繼續在那一帶傳揚福音、建立教會。

A牧師一生的事奉與靈界工作結下不解之緣。原來山區一帶邪靈本來就活躍,而一些人為私怨、為討債,會專門誘請污靈攪擾別人,因此華人同胞每遇這方面的問題,要不就向施法的人屈服,或出錢作各種法事跟靈界勢力討價還價;但有時用盡辦法還是擺脫不了牠們的折磨。後來有些人知道信了耶穌基督,分文不花,邪靈便不敢再來了。他們知道A牧師所代表的耶穌有降服邪靈的權柄,因此就稱他「耶穌先生」;透過他和一些忠心的神僕,這片福音硬土有不少同胞歸主。

緬甸的華人大多是二次大戰前後因逃難、經商等因素,從中國大陸邊境過來的,目前全國約有 200 至 300 萬華人(因非正式公民甚多,實際人數難以統計),而信徒數目估計約有 2 至 3 萬。一位熟悉山區情況的神學生向我們透露:目前這一帶大約有百多間中文學校,不少由基督徒主辦,是傳福音的最佳陣地。但因部分信徒散居於中緬邊境的山區,有些更在極為偏僻的角落,多年前祖先因脫離邪靈轄制全家歸主,但因無教會、無牧者教導,後代雖知道自己是基督徒,卻不清楚救恩,亟需教會差派牧者前去牧養。因此訓練工人仍是緬甸教會當務之急。

默默持守的一群

在我教學的這所神學院,日常經費一直是仰望神藉著當地教會及少數的有心人來奉獻。因為學校不收學生學費、宿費,只要求學生畢業後留在學校所派地區實習一年作為回報。目前神學院本部連同「學生預備中心」,僅有四位專任老師及 3 位專職同工,每 月開支僅 1,000 美元。試想想,整個學院連「學生預備中心」,一共約有師生60人,單是解決膳食也不易,別說老師的薪津及其他開支了。雖然生活清苦,然而學院老師還是以喜樂、知足的心面對事奉,學生們感到有機會來這兒讀書,是神莫大的恩典。他們的態度實在令我們一些生活在富裕地區,卻常常抱怨不足的信徒、同工感到汗顏。

事實上,神學院幾位專任老師多半來自敬虔的基督徒家庭,上一代是做生意的,他們有很好的條件可以移居別處;但神感動他們在國外修畢神學後,甘願回到緬甸事奉,投身神學教育。他們為著神的使命,長年累月默默耕耘,忠心地留守在一片政治不穩、經濟條件落後的土地上。看著這批資源極少,卻盡心竭力持守召命的老師,心中著實感受到極大激勵。緬甸華人教會屬靈資源極少,靈界爭戰極大;但卻仍有一群忠於上帝的弟兄姊妹, 值得海外的華人教會投入更多資源,讓神的國度能在這黑暗的屬靈硬土上成長得更茁壯。

(慕賢思為香港文字工作者,亦在教會擔任義務同工。)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060106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04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