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便可看見

方華

某次筵席上,不知怎麼談到信仰,席上有人說:「我甚麼都不信,你把上帝給我看看,我就馬上信。」對於這種推託之詞,只好一笑置之。上帝又不是泥菩薩一尊,讓人搬來搬去!事實上,耶穌在世的生活是可考據的;而祂告訴世人,看見了祂就等於看見了天父。耶穌把不能見的天父表明出來,活現眼前。要看到上帝,似乎不是沒有進路。

問題是所有經歷都必須踏出第一步。坐在原地不動,不會看見風景流動,也不會看到世情變幻,奇事迭生。只有踏出才會看到前路,這對人生、對信仰都是一樣的。

清末時候,英國人戴德生來到中國宣教,奉獻了他的一生,最後長眠在中華大地。他的一個小故事,頗能說明要踏出方可看見的道理。

戴德生信主後幾個月,受感動將自己奉獻給上帝,要一生為祂做工。當時他還未滿16歲。

又過了幾個月,他心裡知道上帝要他往中國去,那是一個他完全陌生的地方。當時他已經想到這事要付出很大代價,甚至要付出自己的生命。那時的清廷政府對外十分封閉,資訊很少,罕有宣教士在中國宣教,有關在中國宣教的書籍並不多見。戴德生得悉本市有一位傳道人手上有一本麥都思所著的《中國》,便登門造訪,借書一讀。那位傳道人很樂意借書給他,又問他為甚麼要讀這本書,戴德生告訴他上帝要在那個地方用他一生。

傳道人問他:「你打算怎樣去?」戴德生說自己毫無頭緒,似乎只好跟耶穌的門徒在猶太地的做法一樣——腰袋不帶金錢,沒有行李,只靠上帝供給一切的需要。那位傳道人慈愛地把手放在戴德生的肩膀上,說:「啊!年輕人,等你年紀較大的時候,你便會比現在聰明一點。這種想法,基督在世的時候還可以行得通,現在卻不行了。」

戴德生在自傳中寫道:「我現在年紀可大多了,但不見得比那時更聰慧。我越來越深信,我們若照著主耶穌給門徒的指示和保證去做,在今日的世界上一樣是行得通的。」

戴德生來到中國,經歷極大的文化差異,以及生活上層出不窮的難題。他的確是靠主而渡過,並在其中看見各種神蹟。如果不踏出,人所能經歷的只是眼前的東西,不可能期待看到耶穌門徒所見的。即使在信仰的門檻,人也必須踏出,才可親歷上帝的真實。要看見上帝,看見奇事,必先要踏上信心之途。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70907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665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