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

方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戰況慘烈。一天,大雪紛飛,氣候嚴寒,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將軍乘車回總部參加緊急軍事會議。半路上,他看到一對法國老夫婦簌簌發抖地坐在馬路邊,他停下來,命令翻譯官下車了解詳情。一位參謀連忙阻止,恐怕這樣會耽誤了準時出席緊急會議的時間。他認為當地警方發現這對老夫婦,自然會幫助他們;但將軍不肯接納這個意見。

經過詢問,原來老夫婦本想開車去巴黎投奔兒子,車子卻拋錨在這荒野無人的地方,不知如何是好。將軍覺得在這嚴寒天氣下,警察還沒有來到,兩老很可能就已經凍死了;於是將軍請兩老人上車,繞道送他們去兒子家,然後才急急趕去開會。

當時他不知道,他幫助了別人卻救了自己一命。那天,敵方派了狙擊手在前面某處埋伏;但他因繞道送那對老夫婦而避過了伏擊。

有位作者評論這件事說︰「助人的雙手比祈禱的雙唇更神聖。」可惜,他錯了。

助人的手非常重要,也非常珍貴;不過,它不比禱告的嘴唇更神聖,因為禱告其實也是行動。另一方面,無論是善行或是祈禱,如果只是人求福的工具,都無神聖可言。

上帝的確要求我們行善,因為上帝無條件愛我們;所以我們也應該去愛其他人。善待他人並非甚麼偉大行為;而是應有之義務,不能用來交換「神明的庇祐」;不過,世上許多人的確是這樣想的,做了好事,就向「神明」討價還價,「你該保祐我甚麼甚麼吧!」他們大概以為神只是幼稚園老師,小朋友乖,獎他一顆糖果。

且看聖經的說法。有一位有學問、有地位的人來問耶穌,怎樣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問他︰「你自小所學的經典是怎樣說的?」他回答︰「你要全心、全性、全力、全意愛主你的上帝,並且要愛鄰舍如同愛自己。」耶穌說︰「答對了,就這樣做吧!」那位仁兄理直氣壯地質疑︰「誰是我的鄰舍?」於是,耶穌講了「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回答他。

一個遇到強盜被劫還被打傷躺在路邊的人,一個祭司經過不理他,一個利未人經過也沒理他;但有一位撒瑪利亞人經過,把他救了。那麼誰是那遇劫者的鄰舍呢?當然就是那幫助他的撒瑪利亞人。耶穌說,照樣去做就行了。祂可沒說,這叫行善,行善者會有好報。

我們喜歡看行善者好人有好報的故事,也許因為我們內心真的想用自己那一丁點「善」來換取好東西;但耶穌的意思是,那是應做之事。上帝的恩典不是我們能用甚麼去換取的;上帝的恩典是白白賜給人的。耶穌說:「你們白白的得來,也要白白的捨去。」(馬太福音十8)所以伸手助人是份內之事。因此,當有人說宗教都是勸人為善的,他就錯了。耶穌並沒有勸人為善,祂知道人根本沒有善。祂是拯救人類,然後叫他們跟隨自己的榜樣。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20106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597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