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游之歌

方華

八月份是三文魚回游的高峰,今年我們到了阿拉斯加看牠們的回游。三文魚,典雅一點、學術一點,稱為鮭魚。牠們成年以後,會利用太陽和地球磁場的引導,從大海回游到自己的出生地(河溪的上游)繁殖下一代,然後力盡而死。回游的過程十分艱辛,不但要從海水進入淡水,還要逆流而上,在湍急的水流中奮力前游,在有落差之處要不懈地跳躍而過。牠們的身體變得越來越紅,彷彿流血,也有許多損傷;然而牠們服膺大自然的神秘召命,義無反顧,到了時候就從大海回游到「故鄉」。

我們在阿拉斯加錫特卡市的郊外,來到一條小溪流,就在橋上看回游中的三文魚。

起初我們看不到魚,因為橋下靜悄悄的;然而換一個角度,避開水面的反光,便看到橋下平靜的水潭中有成百的大群三文魚,向著相同方向,彷彿是列隊的旅客,在水中排隊等候過關。

從橋上往上游方向眺望,不遠處是石塊密集,水流湍急而下的地方,這裡沒有成群的魚,不時有幾條魚突然發難,以高速衝過去。再前面有另一處水勢較緩的地方,那裡也聚集了一大群的魚。水淺而急,一條大三文魚要逆流而上絕不容易,所以牠們在靜水處休息等候,然後一鼓作氣衝過去,稍為力有不逮,便會被水流沖下來。我們用望遠鏡觀察牠們衝刺的情況,那速度十分驚人。只要能越過這一段急流,牠們便會在前面再次休息,然後再越過另一段急流,一程一程地,逆流而上。

三文魚費勁的回游,目的既是生也是死,牠們在繁殖下一代後,隨即就死去。這艱苦的旅程,既為了生命而拼搏,也是自投死亡。在人類而言,為生存、為下一代拼搏至盡,我們是理解的;可是為了奔赴死亡而竭盡全力,就不好理解了。

大多魚類都不會這樣回游,為何三文魚就要回到河溪上游的出生地產卵﹖為何牠們要走這一趟既生且死的旅程﹖在牠們的遺傳因子中包含了一個深邃的指令,到了時候,就會千里迢迢地回游。造物主如此創造牠們,牠們就按造物主的意思過牠們的一生。

上帝創造三文魚是要回游的,牠們就有這個能力回游。從茫茫大海牠們找到回家的路。牠們也有這個逆流搏擊、躍過門坎的能力。按照創造的規則而活,就有必須的勇氣與能力,如此自然而然,如此壯美。我不禁問:人呢﹖人如果按造物主的本意而生活,他們的生命會有甚麼不同﹖

生命的取向本來是為了生,也是走向死。生與死都必須正正當當的,不容苟且,不容閃避。人必有一死,正如魚也必會死亡,魚死在大海,並不比死在回游終點更強。人如果活過了正當的一生,那麼,他死的地方、時刻,也必定是上帝所允許、所確認的。知道自己的終點,也就知道自己的途徑。耶穌說祂是道路、真理、生命,跟隨耶穌,就如魚知道自己回游之途,走到盡頭處,走進上帝榮耀的永恆中。

回游之歌,也可以是人生命之歌。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01208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584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