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的結局

葉特生

世務纏身,一般對於神的救恩,總是無可無不可,諸多推搪。傳道人苦口婆心地勸:「神那麼愛你,為甚麼不接受呢?」

人的心態就是這樣:不見棺材不流淚。愈強調神的愛,人就覺得愈無所謂,反正祂有愛,那就慢慢再說吧!等我忙夠賺夠,閒極無聊時才給邀請者面子去聽佈道會;心底傲慢,認為自己就是神,還信甚麼真神?

耶穌傳道,可沒那麼客氣,祂慨歎世人的無知,所以情詞迫切,略過短暫今生,直指永恆:「我告訴你們,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路十三5)

一代神僕宋尚節博士當年在大江南北奔走呼號,就是傳揚這「何必滅亡」之道,甚至帶著棺材去開佈道會,讓人見而知警覺,他的訊息,震撼了那個時代。

有人說:當年的中國,貧窮落後,需要這些駭人道理,如今人的學問多了,環境安逸,不喜歡受驚嚇,讓神的愛慢慢感動他們吧!

愈是安逸地方,福音愈難傳,因為令人扎心的話語太少了。

求主開我們眼睛,看見自己「收尾那幾年」(人生最後一段日子)。

耶穌講過一個比喻:有個財主,財物糧食多得滿坑滿谷,糧倉建完一個又一個,新倉建成之日,他樂得眉開眼笑,對自己的靈魂說(他也信人有靈魂):今世無憂了,只管吃喝快樂吧!

他不知道,當他大發豪語的那個晚上,神就收回他的靈魂,他馬上就死了。

死了之後又怎樣呢!

有另一個財主,天天奢華宴樂,只管穿著高貴紫色衣袍享受人生,對門前那個渾身長瘡的乞兒拉撒路不聞不問,後來他死後,靈魂在陰間受火熖燒灼之苦(靈魂也有感覺,能感受苦樂。)

他是神的選民亞伯拉罕的後代,理當安息主懷,為何會受苦,他犯了甚麼罪?

不是因他吃喝宴樂,也非因穿朱紫衣袍,而是因他冷漠。

對人冷漠,對神也冷漠。

有個少年財主向耶穌求問永生之道,他自認為從少遵守律法,十條誡命中不可這個不准那個,他通通沒犯,自以為完全了,誰知誡命背後的精義,不是消極的「不做」,而是積極的「去做」。誡命第一且最大者,是「盡心盡性愛主你的神」,其次是「愛人如己」(太廿二31-39),不犯誡命,不夠完全,所以耶穌對那少年人說:「只有一位是良善的」(對神)(太十九17),「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對人)(太十九21)。

但財主的通病是自私和冷漠,為著自己求道猶可,竟要付代價去愛人?於是那少年財主憂愁走了。

今日這個社會亦然,金錢正在發揮威力,有錢特別多得人的表面尊敬,人人巴結奉承,並不缺「被愛」,也不想愛人,怕人覬覦你的財富。變得擁財自高。刻薄寡恩。別再說你沒犯罪,冷漠就是罪。

有錢本來沒有甚麼不對,但財富會使人在虛假自義中迷失,有一天到了火灼的陰間,悔恨已遲。

財主與拉撒路的故事,又稱為「兩個乞兒的故事」,拉撒路生前是乞兒,財主為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死後也是乞兒;這個故事,甚至不是比喻,耶穌親口說出,實實在在說明了冷漠人今後的下場。

不錯,神今天有慈悲憐憫,以愛尋找,使你自省,但若仍冷漠不悟,結局也是必然的。

永死和永生,短暫快樂和永恆福分,最好作一即時抉擇,否則明天──對!誰也不想有這麼一天。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19950105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393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