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家的本能

多家禽、鳥和魚都有歸家的本能。法國有一家庭搬去500哩外的一個城市,臨走前把猫兒送給一朋友,沒想到十三個月後猫兒竟出現在家門口。白鴿可以一分鐘一哩的速度從陌生地方飛回老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快結束時,194個美國兵被德軍圍攻,就靠一只通訊鴿把緊急令傳送至總部,結果獲救。鮭魚在海洋生活六年之後,仍然可以找到歸途,回到出生之地。

造物主也在人裡面放置了歸家的本能。在詩篇第八十四篇,流亡遠方的作者渴想神的居所,「你的居所何等可愛」!那裡有神的同在,那裡就有了永恆的居所。人有許多的欲望,思念這心靈的故鄉卻是最原始的渴想。作家魯益師曾比喻說:我們追求世上的福樂,但那不過是花香,不是花本身;是迴響,不是樂曲本身;是聽到故鄉的消息,卻還未回到故鄉。世上的福樂如鏡裡看花,水裡撈月,人心找不到福樂的源頭和永恆的居所,就不能安息。

詩人羨慕麻雀和燕子已經找到牠們的家,安心在那裡起窩。他也渴想回家,「心中想往錫安大道」,這「道」能帶他回家,回到錫安--神同在的地方,他要在那裡朝見神。「渴想」也表明這歸家之途,回家的地圖已在他心中,是神放在人心中的歸家本能。

「渴想」是一種的「悟」。人心渴想朝見神--萬物的源頭,這道就顯出來。「悟」也是浪子在窮途末路的時候,「想起」父親和父家,於是起來,踏上了歸家之途。他所經歷的痛苦原來是「錫安大道」的必經之地,在乾早無水,使人流淚之地,他的心終於醒悟原來有一個深愛著自己的父親和美好的家園。他重投父親的懷抱,經歷饒恕與豐盛的恩典,他的眼淚化為秋雨之福,他的生命也成為泉源之地,自己蒙福,也祝福別人。

難怪詩人說他情願在神的裡面住一日,勝似在別處住千日。在這個「家」裡,我們不但嗅到花香,也看到了散播香氣的花林;不但聽到樂曲的迴音,也陶醉在優美的旋律中;我們不再焦急等待故鄉的消息,我們已身在故鄉,享受著與至愛的神同在的滿足。

(邱清萍著─中國信徒佈道會─「心靈客棧」專欄)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cy/cy.aspx?id=tr2010_11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國信徒佈道會<心靈客棧>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