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战争,追求和平

年五月最後一个星期一是美国亡兵纪念日,节期起因是为记念解放黑奴的南北内战(1861-65)中阵亡的兵士,因他们是“为争取自由而死”。那场战争死了一百万人,其中包括六十二万士兵,是美国历史伤亡最惨重的战争。另一方面,约四百万的黑奴在那几年内得到自由。更长远的影响是废除黑奴制度的第十三条宪法因此得以通过,一百五十年後美国出现第一位黑人总统。

以战争解决问题自古而然,那种为保护自己利益,(无论是物质或精神的),而要压倒对方,甚至消灭对方的冲动,是该隐杀弟背後最重要的动力。他的第五代孙辈拉麦比他更杀气腾腾,他说:“若杀该隐遭报七倍;杀拉麦必遭报七十七倍”(创四24),难怪他的儿子土八该隐以制造利器为业。

若以该隐为战争的始祖也不为过。後来该隐还建造了一座城,渐渐人群的组织愈来愈有系统,要保护的财物也愈多,而个人之间的争执也演变为家族之间丶民族之间,甚至国家之间。因为有了国家,在组织上有了军队的形成,而打仗的武器也愈来愈复杂,到近代更科技化了,战争的范围与持久,武器的杀伤力都相形加增了。

而战争的意义也更复杂了,自卫性与攻击性的战争有分别吗?为赢取和平而打仗可以吗?爱仇敌与持守公义如何并存?个人性与国家性有没有不同的选择?

无论如何,我们应谨记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国破家亡,除了许多无辜的死伤外,还有许多人成为难民。在2001年,全球有二千万无家可归的人,其中有五百万仍滞留在本国,但因战争失去家园,无以为生。此外从废墟中重建家园,不但耗资巨大,有些需要多年才能重振,国家的实力被削弱,有些可能一倒不能再起。此外,国家的体系丶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无法补偿的损失。而心灵的伤害,更是无形的破坏,对个人与家庭,甚至整国民族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痕。

着名的战争诗人Wilfred Owen曾作诗记念战死沙场的年青人:

有何钟声为那些被屠杀如牛群的人而鸣?
只有怒哮的枪声;
只有那快速板动来福枪的嘎嘎声
疾放出不能再轻的祷告。

那种的无奈与无望,後来他自己也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牺牲品。

在亡兵纪念日,我们除了哀悼阵亡和残障的英雄外,更要痛下决心,追求和平,先从个人人际关系开始,从家庭开始,学习以和平的方式来沟通,来处理问题。万一有了冲突,也要学习以基督舍己的爱来彼此认罪与饶恕。务求不积怨,操练以广阔的胸襟接纳差异。真正的自由是内心宽广,无怨无悔。

我们还要迫切祈求神的国早日降临。那日子──刀将打成犁头,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赛二4)

(邱清萍著─中国信徒布道会─"心灵客栈"专栏)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cy/cy.aspx?id=sm2009_09
转载请注明"原载中国信徒布道会<心灵客栈>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