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M USA Logo
CCM USA Logo
《捨命的愛》選輯       黃錫培著
 

分享到QQ空間
简体版 >>   
德 仁 基 牧 師 (Rev. Arnold Strange, 1897-1941)

本文敘述的宣教士德仁基牧師,採用漢語「德」為姓氏,但他原來的姓是Strange,意即形容詞「陌生的」或「異鄉的」。如果轉用作名詞,則是英文字stranger,意即「陌生人」或「異鄉人」。我們可以說,他的大半生就是生活在異鄉裡的陌生人。由此想起一首詩歌「加利利陌生人」(The Stranger of Galilee)(註一),第三節的歌詞如下:遭顛沛為風暴所困的人,快來得祂完美救恩!祂要平息風暴護你安穩,依靠加利利陌生人!祂命我來向你傳達好訊,祂已為你預備福分,唯要你肯謙卑與祂親近,跟隨加利利陌生人。朋友!你是否願永遠愛祂?祂乃如此溫柔憐憫!今日便認祂為你救主,信靠加利利陌生人!此刻回顧,我們彷彿看見那修長的陌生人──德仁基牧師的背影,面對著一大群的中國人,唱著這首詩歌。

(一)預備在家鄉作傳道人

德仁基牧師1897年6月13日生於英國,童年隨父母移居加拿大。中學畢業時,他已是合格的速記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受訓作無線電接線生,在一艘英國的撈網魚船上工作,直到大戰結束。返回滿地可(Montreal)後,他進入麥基大學*(McGill University),獲文學士學位。隨即到慕迪聖經學院進修,預備在家鄉傳道事奉。在校時,他修讀了高樂弼醫生(Dr. Robert Hall Glover, M.D.)的宣教學,從此,師生間便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註二)。1924年志願學生退修會(Student Volunteer Convention)在印第安拿市(Indianapolis)舉行,他被選為神學院學生代表之一。未赴會前,他多次迴避談及宣教士的問題。但在這次退修會中,神把異教徒的世界和大使命的挑戰,全擺在他面前。在取捨難決的掙扎中,高醫生輔導他,和他一同禱告,影響他最後決志到海外宣教。

(二)奉獻到中國作宣教士

在慕迪聖經學院深造兩年後,他清楚神要他到中國的呼召,便申請加入內地會。離美前,寫下他的見證: 「參加印第安拿市舉行的志願學生退修會時,我才省悟到我的異象是多麼的狹窄,因為全世界都是主基督要收莊稼的禾田,祂的旨意是差遣工人到遙遠的角落,傳講那榮耀福音的救恩。我早就知道大使命是『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向每一個人傳講主福音』,但若不是面對『為什麼我不去』這問題,我總以為那只是別人的事。因為要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以賽亞書六8)我實在難以啟口,內心有極大的掙扎;然而,讚美主!祂賜下恩典,令我放下所有個人的意願。既然主是如此的甘心,為我們離開祂榮美的天家,那麼,我們是否同樣願意為祂,而離開我們自己的家鄉呢?

聖經就是一本宣教的書,神對祂教會的計劃和目的,其中一部分就是海外宣教。如今,我非常樂意的成為主的使者,到中國去傳福音。 我有個奇特而又古怪的理論!我認為對我自己的教會最大的貢獻,便是把自己投入海外宣教事工上。這樣,世人可以看見我們信仰的真誠,而基督徒亦體會到我們的責任,不僅僅是局限於自己的社區裡,而是包括整個失落的世界。」

(三)初到甘肅省秦州宣教站

1925年11月28日,德牧師抵達上海,面對的是一個動亂的中國。他在安徽安慶完成了基本語言訓練,被派往甘肅秦州(今之天水)工作,一路上便體驗到內地的不靖。他隨著資深的領隊李春雷牧師,使用各樣的交通工具,直至1926年7月,才輾轉安抵秦州。卻不知同一期間,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全中國正陷入內戰中!

當時秦州有七位宣教士一起工作,除了主管宣教站的李牧師夫婦外,還有胡秉道姑娘(Miss Emily K. Hooper)、費合琳姑娘(Miss R. L. Murphy)、步存仁姑娘(Miss Laura G. Osborn)、戴道明教士(Mr. Edward E. Taylor)和德牧師五人。原本還有兩位資深的宣教士,賈蘭珍姑娘和賈素珍姑娘,剛調往南部徽縣新宣教站。

此時,內戰已經臨到甘肅省了:同年8月10日,甘肅國民軍張維璽攻佔秦州,擊敗吳佩孚系之孔繁錦;8月18日,隴東鎮守使張兆鉀進逼蘭州,擊敗國民軍;8月22日,馮玉祥代表到廣州,報告馮率國民軍加入國民黨;8月27日,甘肅國民軍劉郁芬、孫良誠等擊破吳佩孚系之張兆甲、孔繁錦,進佔平涼(作者按:平涼在秦州之東北約90哩);9月16日,馮玉祥在五原誓師,與國民軍響應北伐。

德牧師初到秦州,在兵荒馬亂中度過數月。除了繼續學習語言外,並加入本地的福音堂工作。福音堂一年多前建成,因為位於市中心,故有許多傳福音的機會。11月,富能仁牧師(Rev. James O. Fraser)來帶領11天的退修會。富牧師的分享使他了解到,福音已傳給中國不同地區的少數民族。

(四)大撤退中結識患難之交

德牧師終於安頓下來,投入宣教工作。不料1927年3月24日,發生了國共合作時期的「南京事件」。4月3日,英國使館傳令全部撤僑。雖然不少在甘肅的宣教士都認為沒有撤退的必要;但是使館的命令,大家只好遵從。於是大家在蘭州集合,由博德恩醫院院長金品三醫生(Dr. George E. King)領隊,一行大小50人,乘八艘大木筏,沿著黃河順流到包頭。途中,八艘木筏分別擱淺,金醫生下水搶救,失足遇溺,令同工均傷感不已。

在這群逃難的宣教士中,德牧師邂逅了一位從涼州來的雲錦福姑娘(Miss Winifred N. Vincent),彼此成了患難之交。雲姑娘來自英國一個基督教家庭,14歲決志歸主。1919年,她參加了一個培靈奮興會,對作宣教士的心志更加堅定。那時,一位朋友把《席勝魔傳》借給她看,在該書的末頁,看到內地會對宣教士的要求。其後有兩次,內地會宣教士到教會主日講道,讓她更明白把生命獻給主是何等的光榮!因此,雲姑娘便加入內地會,於1924年11月1日,抵達中國。

他們到了沿海後,不少宣教士回國述職;但德牧師和雲姑娘都是剛來兩、三年,他們就留下來,等候回去宣教站。從此來往漸密,志同道合,便於1928年4月26日,在山東煙台結婚。

(五)陝西省漢中宣教站

1928年底,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東北易幟,全國統一。就在這短暫的和平期間,宣教士紛紛返回內陸各宣教站。因為留在中國的宣教士不多,德牧師夫婦便改派往陝西省的漢中,獨力主持整個宣教站。

1929年初,從山東煙台出發,因為沿途盜賊起,並要翻山越嶺,2月才到陝西興安府(今之安康市),4月才抵漢中,途中花了整整四個月!而宣教站亦需修繕才可以使用。有一寬寬林*(Kuan-kuan-lin)福音站,那一年已四次被劫,信徒們深受其害。

為什麼陝西省治安這樣壞呢?原來1928年至1930年,中國的西北和華北發生大饑荒,這場以旱為主,蝗、風、雪、雹、水、疫並發的巨災,以陝西、甘肅兩省為中心,遍及其他八省。陝北最為嚴重,1929年5月,全境75萬人口,只剩下40%。陝南有漢水流經,故同年一些賑災報告,稱漢中25縣是陝西受災次重地區。但到了1930年,連年亢旱,災情轉劇,陝南一帶,不少地方人煙滅絕。三年大饑荒中,淪為餓殍、死於疫病的高達三百萬人。在這樣子的環境下,饑民無以為生,落草為寇,到處搶掠,就是德牧師所親歷當地災荒的情況了。

1930年春,一位信徒聶先生*(Mr. Nieh),住在離城50哩外的村莊,被強盜劫掠,擄去大批居民,他也在其中。強盜志在勒索,故對他們諸多酷刑,搾取錢財。一回恐嚇要把他們用布裹頭上吊,聶君危急時求主保守。數日後,群盜又外出作案,留下人質,反手綁起來,只留一人看守。當夜聶君想及彼得坐牢時天使來釋放他,便也作同樣的禱告,求主釋放。掙扎不久,果然鬆了綁;但是如何離開看守者耳目呢?於是他求主,使這人熟睡,並發鼾聲,以致他竟能逃離賊巢,回到教會主日作見證。如此神蹟,實在是鼓勵眾信徒更加倚靠主。

1930年9月22日,長女Kathleen Winifred在漢中出生,家裡也熱鬧起來。師母需要休養,並照顧嬰兒,故請求同工來補缺。1931年春,新到的樊銘新教士(Mr. S. C. Frencham)準備派來漢中,後來又改派往寧羌(今之寧強)去。最後是派穆信誠教士夫婦(Mr. & Mrs. Arthur Moore)留守漢中,並且擔任陝西省的監督。

(六)回國述職

穆教士一家抵達後,德牧師一家三口於1932年4月24日返加拿大述職。 在他們述職期間,陝西省的天災更是嚴重,據內地會的安獻今教士(Mr. G. Findlay Andrew)所主持的中國華洋義賑救災總會(註三)(China International Famine Relief Commission)報告,最保守的估計,有200萬人流離失所。另據字林報(註四)(North China Herald)轉載一位西安讀者的報告:「由於三年來的旱災,繼而又有冰雹風災、蝗蟲、瘟疫,以及有些地方水災,使全省變成荒地。據最近之估計,有350萬災民等候救濟。已經有五年沒有收成……所以大部分青年壯丁都離開了本省。」

因此當他們1933年7月16日回到上海時,因災情嚴重,無法立即回到陝西省。同時德師母身懷六甲,9月2日,在上海生下次女Beryl。

(七)陝西省城固宣教站

他們一家四口終於到達陝西省城固的宣教站,開始新工作。此外,還有1933年才到中國的孟德天教士(Mr. Robert F. Ament)。 德師母負責婦女工作,每星期三有固定的婦女查經班,有許多人來參加。德牧師除正常的工作外,還加上定期每週一次的監獄佈道,另有巡迴佈道,到各村鎮搭起帳幕,傳福音、派單張。

1934年4月16日,德牧師在蟠桃肆*(Panteosi)舉行一連數天的帳幕佈道,有二十多人表示有興趣認識真道;但有很多是抽鴉片煙的,其中也有真心慕道的,希望在繼續栽培時,他們真能接受救恩。後來,有七位由南鄭來的佈道隊,卻把帳幕搬到石葩里圃*(Shih-pah-li-pu)去。在袁江*(Uen-kong)也有一家,由於帳幕佈道而信主。首先是丈夫相信,然後回家告訴妻子,她也要信。丈夫外出到城裡工作,到了清明,族人燒香祭祖掃墓時,要她隨著拜祭,她堅持不肯,被族人打傷了頭,血流滿面。她到宣教站求醫治,一週後痊癒,便喜樂地回家。隨後夫婦二人請德牧師到他們家舉行家庭聚會,並破除家中一切偶像。

1934年9月9日,德牧師寫信給總會,簡略報告城固的事工:

首先是每週一次監獄佈道,有些成果。有一位在獄中信了主的青年,最近獲釋,親來會堂,面露笑容的告訴我們,在獄中信了主,不但他自己歸主,兩週後,他還帶一位朋友來想認識主。他們住在約九哩外的村莊,每週來教會聚會。另外在一處鄉村佈道時,一位青年來見我,說他在監獄內聽了我講的耶穌,自己接受相信了。另外還從別的信徒得知,有人在監獄裡歸主。這是要特別感謝主的。

其次是教會一位姊妹,住在五哩外的市集,開了一間製造紙紮偶像的商店。最近來告訴我們,想到信了主,但仍做拜偶像的生意,心感不安。於是夫婦二人決定關門大吉,另開辦一間雜貨店。

最後是三位軍人,在我們的佈道團帳幕佈道時信主的。隨部隊上前線,最近接到他們的消息,仍然堅定信主,沒有改變。其中一位作戰受傷,送往西安醫治,準備復元後,奉獻給主使用。這是主奇妙的作為,感謝讚美祂!

(八)徒步逃難270哩

除了天災,人禍也臨到陝西省南部一帶。北伐之後,國民政府數次剿共,紅軍遂從江西向中國西部撤退,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長征」。最早長征的紅軍是少為人道及的紅四方面軍,由鄂豫皖蘇區張國燾、徐向前及陳昌浩等率領西行。1932年11月中旬,經陝西商縣、藍田、沿秦嶺、子午嶺入佛坪、西鄉、城固,越大巴山,於12月底進佔四川通江。1933年6月,紅軍盡佔嘉陵江以東之地。8月,張國燾成立川、陝蘇維埃政府及西北革命委員會。國民政府派劉湘為四川「剿匪」總司令,大舉進兵,在川東北區圍剿。1934年1月11日,四川剿匪軍攻克昭化、劍閣。29日,四川剿匪軍第五路攻克綏定馬渡關。2月9日,四川剿匪軍楊森、李家鈺攻佔巴中、南江。

正如上述歷史所記,紅軍受四川軍隊之進迫,以致一部分部隊進入陝南。2月8、9日間,紅軍進佔寧羌,謠傳樊銘新教士夫婦及上校師長遇害。(據記錄:3月25日,樊銘新教士夫婦無恙安抵漢中。事實上,他們被俘在紅軍手中有三週之久,後獲釋。)但在城固的德牧師,2月9日星期六,雖然當天謠言滿天飛,說寧羌已失陷,紅軍離此不遠。但因晚上要為兩位信徒施洗,還是預備天明才離開避難。可是,聚會後,即有電話來,要立刻起程到漢中齊集。於是,夫婦二人攜同兩女兒,連夜坐轎趕到漢中。清晨抵達後,只見漢中人心惶惶,難民充塞。到達宣教站不到數分鐘,得知紅軍離城僅15哩,全體立刻逃難。因為已無交通工具,夫婦二人各抱一女兒,徒步隨大夥向北逃難。

豈知行不到數哩,謠傳他們正走向之城鎮已入紅軍手中。眾人遙聞槍炮之聲,也都立刻改走另一條向西北行之山路。(作者按:德牧師一家要橫越秦嶺,才可到達他們的目的地鳳翔。)當日步行了20哩,晚上投宿的旅店簡陋異常,並且接近前線,馬隊行伍行經店外,整夜不能入睡。不過主憐憫,在攀山越嶺的逃難途中,他們找到一位挑夫,替他們挑著兩個女兒,讓他們在長途跋涉中用了14天,走了270哩路。

這次匆匆忙忙的逃難中,他們多方面體驗到主的保護和看顧:

首先是歲半的小女兒,他們只攜帶兩罐奶粉!卻並沒有餓肚子。

其次是兩次入住信徒家,不但使他們旅途上有好的休息,並且享受愛心的款待,還送他們食物。在戰亂中這是非常可貴的。因為沿途的客店,不僅設備簡陋,並且食物粗劣。

第三是在寒冬裡,攀越秦嶺,不少山頭覆蓋著雪;但天氣晴朗,陽光溫暖。只有一個寒夜,他們睡在稻草中度過。

第四是看到信徒愛主,除去偶像,有美好的生活見證,是他們最大的安慰。

第五是沿途有機會傳福音,是許多人從未聽過的。尤其是在患難中,看到主拯救的大能。 最後是路上的危險:沿途他們看見有盜賊搶劫,並且還有虎、豹、狼等野獸出沒;但他們都平安度過。事實上,因為沒有他們的消息,鳳翔宣教站擔心不已,甚至英領事館也在追查。

(九)再回城固宣教站

事後,才知道城固未曾失陷。國共內戰不僅導致雙方軍兵傷亡,平民受害亦深,宣教士夾在其中,不少也為此而犧牲了生命。

1938年6月25日,德牧師從城固來信:

「因為抗戰引起撤退到大後方,北京大學和天津大學目前暫時遷來我們這城裡。各處都見到大學生和教授,尤其是大學生,他們要求每週有一個英語查經班。 主日崇拜參加人數很多,其中不少是大學生,甚至大學教授。有一位青年人已經信主,要求受洗,並且有興趣對別的同學傳福音。其中也有許多位學生和教授說是基督徒,但可惜大部分都不十分熱心。

師母在主日下午亦為女學生開了一個查經班,希望不僅接觸到不信的同學,並且也可以幫助已信主的。我們需要很多人為這些工作代禱。」

(十)擔任陝西省的代理監督

1939年4月29日,日機空襲南鄭,空戰中被擊落兩架。翌日是主日,穆信誠教士正主持主日聖餐崇拜,即聞空襲警報,不久日機群至狂炸。當時戴傳棻姑娘(Miss Helen I. Dalton)..病在床,故他們一起躲在她睡房,忽然轟隆一聲,房子震動,黑色空氣中充滿硫磺味。陳美齡姑娘(Miss Sadie Custer)立刻以身保護戴姑娘,免得天花板碎片掉在她身上。不久,日機離城時,還用機關槍掃射,作為報復。穆教士往窗外看,炸彈落在約15碼之遙,炸成一個30呎寬,15呎深的大洞!他們卻沒有一個人受傷。為此,他們感謝主的保護。

1940年2月17日,穆教士於工作了九年之後舉家返國述職,由德牧師代他監督陝西全省宣教士。

也許由於城固離漢中比較遠,故沒有受到日機的侵襲,難民也就越來越多。除德牧師夫婦外,還有護士翟松美姑娘(Miss Marguerite Dickie)一起從事救濟工作。因為戰亂,許多人流離失所,宣教站經常援助他們,更不忘把福音傳給他們,知道他們的靈魂比身體更重要。 有兩個蒙恩信主的見證,是德牧師最後一封信所道及的。一位守齋18年的婦人,貧病交迫,躺在床上來求助,竟蒙主的拯救和醫治,滿有喜樂,把常常掛在身上保佑她的偶像打得粉碎。另一位婦人,在聖靈的光照下,不再抗拒,順服歸主。信主後,她遇到一位朋友,毒癮經常發作,無能為力。於是,她勸吸毒者靠主戒毒。果然,她為這朋友祈禱後,便戒了鴉片煙,得蒙醫治。

(十一)奪命的傷寒

1941年9月初,抗戰進入高潮,大量難民逃向大後方。德牧師在城固的救濟工作也越來越重。同時,因為水土不服,或是饑不擇食,加上營養不良,疾病也隨著難民而來。因為接觸許多難民,他染上了致命的傷寒(Typhus Fever),立即發出兩次電報,各處信徒都為他禱告。又經過一段長時間,再沒有從城固來的消息,大家都以為已平安度過危機。不料接到第三封由上海發出的電報,我們的弟兄已在9月28日,安返天家了。 整整16年的殷勤忠心事奉──如果不是他全心投入事奉,和他工作上的特出表現,絕對不會委以重任。從成年來中國開始宣教工作,至壯年正達到事業的巔峰,主便把祂的僕人接去。想德牧師已經完成並實踐了他的心願:「離開我們自己的家鄉,為主擺上一切,到海外傳福音」的奉獻了。

德仁基牧師離世時44歲,遺下妻子和兩位女兒,年十一歲和八歲。

Book Cover 《捨命的愛—中國內地會宣教士小傳》   黃錫培著

本書記載了30位中國內地會早期宣教士的生命見證。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當中國處於動盪不安、戰亂頻仍的關頭,他們選擇到偏遠的陜西、新疆、甘肅、河南、山西、雲南、江西、貴州、安徽及四川去服事。他們大多數不是中國基督徒所熟悉的人物;但每一位都很腳踏實地的,將他們所信仰的真理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來。其中大部分沒有讀過大學,也不是絕頂聰明的人。他們住在中國平民百姓當中,不是憑高言大智,只是本著神所賜的信、望、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努力耕耘,願意「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持守從神所領受的異象與託付。

鄭重推介此書,購買請聯絡美國中信書室(印刷書祇有繁體版)
電話:707-762-2688    傳真:707-762-1713   網址:www.ccmbookroom.org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books/love/love.aspx?id=tr01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國信徒佈道會出版《捨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