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困苦流離的歲月

梁頌德

1978年聖誕節期間,一位朋友鍥而不捨地邀請我去教會。盛情難卻,唯有勉強去一次。那天牧師講到上帝是愛,令我十分反感。試問我們每天在越南所看見的盡是戰爭、逃難、朝不保夕和死亡,上帝的愛在哪裡?

我沒有再去教會,那個朋友不久也偷渡離開越南不見了。淪陷後的越南更是人心惶惶,大家都在恐慌中度日。那些有錢人、大商家都被打倒,財產全被充公;也有半夜被軍車載走,送到新經濟區去的。

第一次偷渡

不久,我與兩位好友決定徒步偷渡前往泰國。1979年2月我們步行經過柬埔寨,目的地是泰國的難民營。我們三個人在漆黑的夜裡涉水攀山,闖過一關又一關,沿著湄公河堤畔進發,好不容易來到柬埔寨和泰國的邊界。邊界有一座橋,橋上有赤柬士兵防守。在行動之前,我們聽說有過成功例子,說只要以金銀珠寶買通守邊境的士兵,便可過橋去到泰境。我們一行三人,其中一人是在柬埔寨長大的中國人,會說柬埔寨語。於是他高舉著雙手向橋上走去,一路高聲以柬語向士兵說話。我們二人躲在河邊的蘆葦草、海底椰和其他野樹叢內。突然聽見橋上的朋友慘叫一聲,我們看到了一幕畢生難忘的沉痛慘劇。我們的朋友被兩個赤柬士兵用步槍上的尖刀刺殺,並被尖刀高高舉起擱在欄杆上,接著被拋下河裡!我們二人嚇得魂飛魄散,心膽俱裂,慌慌張張地潛進水裡,咬著蘆葦桿子呼吸,慢慢地移動身體,往回頭的路上潛逃。

第二次偷渡

1980年我再次偷渡,這次坐漁船;但在奔向船的途中,還沒上船就已被公安追捕包圍。幸好我們早有退策,認定了逃亡的方向和地理形勢,在荒山裡躲藏三天後悄悄地回到家裡。可過了不久,我還是被捕送到勞改營。不到半年,我又從勞改營逃了出來。

第三次偷渡

1981年3月,我再次坐漁船偷渡。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中度過了八天九夜,三次遇到海盜洗劫掠奪,拳打腳踢和侮辱,看著他們強姦婦女。這又是畢生難忘、慘絕人寰的經歷。試問,我怎能忘記親手把六個同舟共濟伙伴的屍體拋入大海的經歷?怎能忘掉在一個僅有百人左右的島嶼熬過了33天的日子?又怎能忘記在泰國和菲律賓難民營熬過一年多的歲月?

難民營中

再次聽到耶穌基督的福音,是在泰國的難民營裡;蒙恩得救,卻是到了菲律賓難民營之後。當時馬尼拉的「中華海外播道會」剛在難民營中建立了一間福音堂,有不少在菲律賓的香港留學生(主要是修讀牙醫)來難民營向我們傳福音。我就是在難民營中被一位香港留學生悉心教導和栽培,扎下了信仰的根基,後被送到馬尼拉播道會參加佈道會。那次佈道會的信息經文是馬太福音九章35至38節:「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我的心深深被觸動了。以色列人困苦流離,我何獨不然?我生長在苛政猛於虎的越南,多次逃難,九死一生,流離失所,如今淪落難民營中。主耶穌卻來尋找我,祂憐憫我,看到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終於我頑固剛硬的心被融化了。我向上帝降服,求祂收納我作祂的兒女。我蒙恩得救了!

得救後我上了為期一週的信仰密集班,不久就在難民營中的河裡接受了浸禮。受洗後我開始在難民營的福音堂裡作翻譯員,並在禮拜和逐家拜訪中作福音傳譯員(把廣東話翻譯為越南話)。屬靈的生命正是在這期間一步步成長起來。

到了美國

1982年7月13日我來到美國加州的大衛市,7月17日禮拜天即參加大衛市華人基督教會。12月蒙教會資助,參加了西岸中國基督徒冬令會。這次聚會,我再次聽到馬太福音九章35至38節。這次最打動我的是最後一句,也是主耶穌所說的:「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我回應上帝的呼召,走到台前跪下禱告,承諾要事奉主耶穌。

那年我25歲,在美國一切從頭學起,進成人學校學習英語,上社區大學,半工半讀。經過多年的努力奮鬥,我找到一份政府工作,然後結婚生子。人生雖有一點小波折,總體來說還算順利,漸入佳境。就這樣,在每天繁忙的生活裡,時間悄悄地流逝。人生匆匆,匆匆人生,轉眼我來美國已經32個年頭了。

上帝並沒有忘記我許過的承諾,放下世間事務專心服事上帝的意念不時浮現心間。上帝開我屬靈的眼睛,讓我看見儘管越戰已過多年,我亦生活在美國,看見很多人有房子、車子,生活安定,不像我過去要逃難、朝不保夕,但是上帝讓我明白這些所有的物質都不過是表面風光,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在富庶安定的背後,他們仍是沒有牧人的羊,困苦流離,被自己的慾望和世界的價值觀層層壓迫,成了房奴、車奴、財奴,甚至是生活的奴隸。人們因為沒有跟從大牧人主耶穌,人生失去了方向,不知道正路。這催逼著我要像昔日主耶穌憐憫和尋找我一樣,有一顆耶穌那樣慈憐的心去尋找他們。憐憫是耶穌傳道的動力,今天我成了牧師,這也是我傳福音的動力。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50201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634期(中國信徒佈道會)」。